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环境治理保护工作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7期   作者:鲍卫国
[导读] “十三五”期间,随着农村土地加速流转,邹平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变化最大

         摘要:“十三五”期间,随着农村土地加速流转,邹平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变化最大、亮点也多,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大气、水、围城垃圾等环境问题。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环境整治保护工作。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治理;建议
         “十三五”期间是我县小城镇经济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亮点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全市上下在开拓创新中率先发展,经济社会实力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在农村新建或扩建中,小城镇建设也改变了我市城市化滞后的局面。在邹平这方改革热土上孕育出来的小城镇经济以其浓郁的区域特色和强劲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邹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建设迅速地推动了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而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使环境治理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压力。
1 当前邹平市小城镇建设造成的环保现状
         随着邹平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大多以高耗型、低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工业布局分散、杂乱,但行业分布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经营方式单纯以市场为导向,是自发自生的粗放型市场经济。①小城镇的崛起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压力。邹平小城镇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个私、股份合作制经济,由于家庭工业、个私企业及后来的股份合作制企业量多面广,布局分散,在为小城镇的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之小城镇人口集聚,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②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分散的工业布局导致了污染扩散。城镇娱乐场所、家庭工厂、个体作坊点多面广,且大多夹杂在居民集聚区、噪声、烟尘、废气、污水控制不了,治理困难。星罗棋布的工业小区,也是规模小而乱,污染物随意排。污染问题防不胜防,一直是城镇环保工作的一个难点。③基础设施建设不受重视,空白点多,欠债多。很多城镇没有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大多采用雨污合流制,与城市化建设目标极不适应。④河道污染严重。城镇居民向河道倾倒垃圾,直接排入生活污水,大部分小型企业污染物未能达标排放,加剧了水质的恶化。⑤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一是群众环境意识、法制观念不强。随意向大街或河道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现象到处可见。要政府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呼声比较高,但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防止环境污染的责任感不强。环保执法常因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而难以到位。 二是政府领导特别是乡镇一级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形势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重经济轻环保、重生产轻治理”和“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思想比较普遍。三是企业对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较为被动。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常常受经济利益驱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⑥环境管理被动,执法力量薄弱。一是由于政府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环境管理仅局限在污染源防治上,致使区域的整体功能与环境脱钩使得环境管理仅变成尾部处理,事后处理,非常被动,环境管理无法实现整体调控,宏观调控。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环境质量加剧恶化。二是城镇区域面积大,污染源量多面广,且很多企业投资少,规模小,上马容易,转换快,导致新污染源无法控制;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基层环保行政执法机构,乡镇一级没有健全的环保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力量的薄弱,致使经常出现执法管理的空白点。

⑦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2 加强邹平小城镇环境整治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决定性的关键时期,是从根本上实现工业化、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充分发挥小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优势产业为基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提高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小城镇经济规模档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环保工作的重视。①加强城镇规划注重环保。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要素集聚的过程,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必然带来污染的集中排放。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把环保规划纳入城镇建设整体规划。要注意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生态环境的特点,环境规划要有具体的工程项目支撑。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规划经审定批准后就必须严格实施,不能轻易变更,并且要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规划的分步实施和环境质量的改善。②要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小城镇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积极拓宽筹措社会发展资金的渠道,建立广泛长效的投资机制——政府举债、民间投资、轻负担、长时效的投资机制,并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和市场化运作。以此解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问题。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将以劳动密集型及低加工度、低附加值为主的产品和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结构;引导股份合作经济逐步向规范的股份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以提高企业结构层次和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④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或娱乐园区,改变工业布局分散、杂乱的现状。将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小型企业引入同一园区,做到集中污染,集中治理。不进园区又无法治理污染的,要坚决依法关闭。保证城镇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的标准。⑤开展创建环境模范小区活动。在人口集中的居住区,创建环境模范住宅小区,在创建中,把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小区内污染整治(包括搬迁、关停污染企业,生活垃圾收集,噪声治理,道路保洁等)与环境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活动,改变居民住宅区域脏、乱、差现象,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旧俗陋习和居民区原始落后的管理方式。⑥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加强河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截污清淤,清洁水面,净化水体,保护河堤, 绿化河岸。加快绿地建设和山体的植被保护,提高水土涵养能力,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⑦加强宣传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把统一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防止和减少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最根本任务。开展宣传教育,是启发人们觉悟、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的根本措施。只有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环保形势的宣传教育、环保违法案例的宣传教育,才能逐步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⑧更好地发挥全民的参与作用和舆论工作的监督作用。环保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其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全民的积极参与和舆论监督作用,要确保广大人民对环保部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力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全民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新风尚,切实增加企业在市场条件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迫切感。
参考文献
[1]肖建华.小城镇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