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化发展期间,我国严格遵循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开展节能环保工作,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建立排污许可制度,这是国家未来推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有效推手,以下将围绕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的作用、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发展现状、提升我国“一证式”管理水平的途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一证式”管理;排污许可;改革
排污许可制度出现时间较短,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时期,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影响城市环保工作效果,为此需要了解我国固定污染产生根源,加强排污许可制度建设工作,明确污染管理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排污“一证式”管理制度,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速度。
一、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的意义
排污许可证中明确规定了排污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以及企业位置,上面还有社会统一下发的代码,并在证件上规定了许可证有效期限,许可证还根据企业产品的性能以及产品制造流程,合理地设计了污染防治措施。
排污许可制提出,是为了通过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数量,从而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在当前阶段通过,可以有效的提升污染物排放工作水平,抓住固定污染源问题的实质,找出工业污染防治的方法,同时通过排放量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浓度等方面,加强管理要求,明确工作目标,以行政许可的方式,遵守环境管理要求明确相关法律权限,通过少排放多担责的方式,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与此同时,职业单位需要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明确权责,根据管理要求强化监管力度,严格地按照管理内容开展排污工作,自证守法,完成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依法,遵循排污许可内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排污许可证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国家制定标准,排放污染物。政府在此期间,需要重视制度落实情况,加强监查力度,从排污许可证制度视角下,分析我国排污物排放工作,同时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其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可取之处,毕竟我国污染许可证制度出现较晚,没有过多可参考的工作数据,导致制度出现后,并不能良好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很长的时间,其中排污许可证制度逐渐趋于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在排污许可证制度运行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
二、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行现状
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后,可以规范企业的行为,解决企业在以往工作中,不遵守国家污染排放规定的问题,但是因为企业管理人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导致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否能够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填报等工作,存在较大的变数。
(一)环境管理制度结构混乱
排污许可制提出,是为了通过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数量,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但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制度缺乏实践性,导致很多排污工作并不能有序进行,排污许可制度的作用,难以在排污工作中体现出来。开展排污管理工作期间,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环境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表现;其次,我国排污许可证管理内容与“三同时”竣工验收内容相近,容易混淆工作人员对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理解,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正确按照排污许可证中的内容开展工作,这是导致行政管理力度不足的原因,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二)排污许可机制欠缺
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导致排污许可证制度并不能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排污许可证机制欠缺,处于孤立状态,无法与其他区域环境功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清晰,难以根据排污许可制度内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其次,我国污染许可证制度对污染物管控种类涉及内容不全面,制度中只涉及到少量污染物,指出浓度控制量基准等内容,但这并不能体现出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因为制度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导致环保工作开展异常艰辛,我国污染物控制工作需要以基本容量作为基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排污目标,同时明确污染目标总量。在此前提下,灵活的改变行政方式,明确排污任务目标,并将排污任务指标下发到特定的企业,下发省、市、县相关单位。
但是目前排污许可证制度,不仅无法客观的反应区域环境容量,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按照污染许可制度内容,开展节能环保工作。
(三)制度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污染许可证制度申请程序不合理,导致企业难以根据污染排放制度,灵活的开展排污工作,为此使得节能环保效果无法达到预先设想的目标,企业申请污许可证,需要进过众多环节,污染物排放总量申请、排放环评批复等多个阶段,才能得到排污许可证。但是实际情况不如人意,企业没有意识到污染排放工作的重要性,污染物排放监管方面力度不足、重视不够,无法按照污染物排放制度,完成节能环保任务。
三、优化我国“一证式”管理的建议
(一)开展排污试点工作
试点选取工作开展期间,需要明确工作重心,应该将环境保护能力较强的城市,作为排污许可证管理的试点地区,参考生产工业规模、行业类别等因素,并对点源、固源加以分类,开展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按管理内容逐步落实工作;其次,应该根据环境质量、经济水平等因素,分批次开展污染排污工作,制定污染源目录,重点关注水质超标的地区,处理河段排污控制工作。煤矿企业、化工企业都会排放大量污染物,应该将这些企业作为排污许可证管理的重点,查看排污许可管理在这些企业中的落实情况,根据工作表现,总结工作经验,逐步扩大排污管理制度施用范围。
(二)优化排污许可制度
根据污染物总量控制“三同时”内容,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找到工作难点,合理的开展排污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合理的派发排污许可证,了解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三同时”内容,提升排污许可证的科学性。开展环保工作期间,应将排污许可证作为媒介,分解排污总量控制任务,合理的规划工作流程,确认排污许可证制度,并按照工作内容有序的按照规定工作,保证排污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三)完成排污许可核发、污染权交易总量核定、排污权交易融合工作
企业应该将试点作为排污许可核发、污染权交易总量核定、排污权交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解污染许可证试点单位的排污情况,加强排污许可证制度、财务交易权制度的融合。除此之外,需要改善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交易权制度,实现服务许可证制度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排污工作质量,在排污许可证制度运行下,顺利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结语:
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久发展,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我国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这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管理力度,实现排污“一证式”管理,改善我国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皓月,邓伟,万丹.我国排污许可制改革在环境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8,30(08):221-222.
[2]侯正伟,李建新.一证打通,还要做好哪些衔接?——关于深化改革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生态文明,2018(04):46-51.
[3]王志轩.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改革思考和推进建议[N].中国能源报,2016-11-07(004).
[4].排污许可改革:开启全过程一证管理新模式[J].环境保护,2014,4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