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逐步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在建筑工程整体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技术应用关系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关键技术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不当引发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1.1混凝土结构含义
混凝土结构主要包含了水、水泥、石子、砂等多种材料。从当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种类通常包含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类型。作为建筑工程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施工的规范性。
1.2混凝土结构特性
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耐火性能、抗腐蚀性、整体性、可塑性等优势。
整体性主要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与特点,浇筑成为整体性结构。可塑性表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几何结构形式等的科学设计。再加上混凝土原材料获取方便、整体造价较低,能有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这就使得混凝土技术在工程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2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
2.1温度原因
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较大,容易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大量的水化热,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热量不能传到表面,导致混凝土散热效果差,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局部热量过大的情况,从而使得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较大,如果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使得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无法一致,就会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一旦其受力超过混凝土能够承载的限度,就会出现裂缝。
2.2施工技术的原因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技术是否达到标准,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一旦出现施工工艺达不到标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不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施工的情况,就会造成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标准。
2.3地基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裂缝,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原因非常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地基原因。在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由于地基会受到不同力学效应的影响,会导致地基沉降出现不均匀的现象,甚至出现不同方向的位移。这些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作用力,一旦作用力超过了混凝土结构可以承受的范围,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原材料选择
水泥宜选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则应选择花岗岩碎石(10mm~30mm),含泥量需控制在1%以内,含泥量不应大于2.1%,通过0.3mm的筛孔出沙率应保持在40%~45%。为了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温度符合要求,可以在这当中进行相应的粉煤灰的加入,同时将水泥用量减少,对于水泥用量最好能够将其控制在450kg/m3,以此来对水化热的高峰期进行延迟,这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非常有利,防止因为温度应力太大而产生裂缝。
3.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在实际的施工当中,每一层需要进行两次浇筑,若是应用一次浇筑,可以将施工进度合理的加快,然而需要对浇筑速度合理的控制,比如,在核心筒墙和墙柱混凝土浇筑带板梁之后,可以对楼面的板梁及时的浇筑,对其不需进行充分的沉实,这种状况下很容易使得墙板在完成浇筑之后继续沉落,从而使得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因此,相对于墙柱混凝土浇筑中最好进行两次浇筑。
3.3混凝土振捣
因为混凝土自身的坍落度比较大,通常摊铺的斜坡也比较长,所以,需要将其分为前、中、后三排实施振捣处理,浇筑的同时成型。对振捣棒的插点需要均匀的排列,根据相应的顺序对其插点,通常可以应用交错方式或者行列式进行移动,各个插点需要对振捣时间合理控制,若是振捣时间太短不容易对其捣实,若是时间太长就会造成混凝土离析情况出现。振捣时间控制需要就是对不会出现下沉并且没有气泡同时表面出现灰浆作为标准。在振捣中需要能够从底层开始逐渐的朝上移动,在各个浇筑层分别上下进行振捣棒的布置,对于第一道振捣棒需要在卸料点进行布置,主要是对上层的振实问题合理处理,对于第二道需要在中间位置布置,最后一道需要在坡角进行设置。
3.4混凝土养护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一些工程在养护当中,在原料以及配比和振捣等方面都需要合理控制,但是还会产生混凝土强度不充足的情况,这主要还是由于没有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之后还需要对其及时的养护,这样才不会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温度不同造成收缩裂缝等情况产生,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的优化措施
4.1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施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针对各项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协调各施工要素的关系,为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加大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立即责令返工。除此之外,合理调配工作流程、合同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人员,并加强施工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4.2做好安全隐患排除和安全指导工作
我国建筑行业人口流动性比较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安全隐患排除与现场安全指导工作的力度,向施工人员强调安全施工要求和操作流程,并加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及时更新并优化施工技术,以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
4.3加强混凝土建筑养护管理
进行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的最后一项措施就是混凝土养护。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中,需要确保混凝土表面达到一定的稳定数值,才能防止表面有大量裂缝的出现。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要采用湿润的草席遮盖,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度符合标准,表面出现缺水,就会发生干缩情况。另外,混凝土养护工作要按照建筑的当地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方案,确保建筑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关施工人员需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尤其是要把控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避免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当引发的混凝土裂缝等质量缺陷,促进建筑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元平.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9(03):187-188.
[2]高成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中应用的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7):164-165.
[3]陈招娣.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06):107-108.
[4]陈建忠.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剖析[J].建材与装饰,2016(33):11-12.
[5]夏立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5,24(0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