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7期   作者:胡栗彬
[导读]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施行
         摘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施行,让人们意识到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的现象。因此,从全局出发,为保障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应对各项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率,综合进行规划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率;规划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提出了全面小康战略。其中,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工作基础中的基础,而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和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各种问题。基于此,就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进行综合分析。
         1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土地资源利用不均
         在实际的土地资源利用中,农村的利用规划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1.1宅基地规划不合理
         农村的宅基地面积很大,但是真正利用的部分很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占地面积普遍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推广,农村房屋建设规模因为受到经济限制,不能将整个宅基地都进行房屋修建。此外,很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部分农村的宅基地成为空宅,甚至出现宅基地荒废、房屋倒塌现象,这些在农村也是普遍存在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1.1.2厂房建设规划不合理带来伴生污染
         污染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此前,很多地方为了拉动经济而盲目建厂,且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致使地下水污染,使得大量良性耕地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而失去耕种价值。
         1.2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1.2.1农业生产上出现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由于各地的土壤情况不同,部分地区的土地不能用来进行农业生产,加之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既不能耕种也无人问津,因此大片土地被搁置不用。
         1.2.2工业建设方面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工业建设方面,由于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不能根据经济发展进行大规模建设,导致无法提供没有合适的土地资源。经济发展、全民奔小康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在各地方实施过程中发现,通过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并不能给农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效果,因此很多乡就开始引进外资,通过建厂的方式增加农民的副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收益问题导致很多企业停产,出现了厂房占用而导致土地荒废的现象,损害了农民的长期利益。
         1.3规划管理不合理
         我国在对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对于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很多农村地区,原本的学校因为没有学生已经荒废,大面积土地没有进行合理规划管理,导致土地闲置荒废。2)土地征迁工作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征地拆迁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实际需要和建设不相匹配,城市空楼现象严重,大量厂房闲置倒闭,存在重复规划建设。3)相关管理部门监管不力是导致土地资源出现滥用、浪费等问题的一大因素。目前,国内很多部门为了自身政绩、形象,做出了不少“形象工程”,存在土地资源划拨随意、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


         2加强土地管理与规划的对策
         2.1加强统一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意以下4点:1)划分城市智能区域,集中利用土地资源;2)建立城市规划蓝图,测绘规划城市的每一块土地资源,形成土地利用标准;3)集中工业用地处置,集中规划工业用地,不分散划分;4)注意保护耕地,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规划。
         2.2建立保护体制
         各地方根据发展规划,在保证土地资源不浪费、工业建设不重复的前提下,要保持整个生态环境的完善。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加强立法,坚决打击滥用土地和浪费土地的行为;2)建立农村耕地保护措施,保护良田,工业开发不适宜耕种的土地,统一规划土地,形成健康发展态势。
         2.3建立公开制度和可查询制度
         一是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在土地的利用规划方面建立起公众参与机制,并在整个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为公众行使规划权提供保障,不断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程度。二是完善规划公示制度。在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各个规划项目从开始的编制,到中间的修改、调整,再到最后的实施完善等,都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局的官网上公示,对于一些重大土地规划管理的项目,还需要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更大范围地公示。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公开制度和可查询制度;土地的规划方案、实施措施、进展等,都要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将各级人大、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4加强土地资源的改造利用
         对于大量被搁置和浪费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改造和利用,使不能耕种的土地可以耕种,对得不到规划用地的工业发展给予充分的土地分配,主要是针对大面积的盐碱地进行耕地改造,以改善土壤、增加耕地面积,从而形成科学化的土地规划管理。
         2.5引进技术手段,强化资源规划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现代化信息技术应该在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中得到应用。1)建立整体的城市土地资源信息汇总,绘制土地资源电子图,将各处的土地进行区域划分、类别划分和是否耕地划分,并进行具体数据的整理。2)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在土地资源信息汇总的基础上,监管整个土地资源,同时形成管理区域划分、规划区域划分,然后进行统一管理,责任到人。
         2.6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的论证制度
         一是健全规划实施动态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具体的检查项目包括典型检查、全面检查、经常性检查、专项检查等方面,并将规划制定的情况定期地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对于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予以严肃的查处,绝不姑息。二是强化规划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对各乡镇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责任进行明确,并建立起相关的考核制度,将实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补充耕地的面积和质量、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耕地保护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2]。依法建立起追责制,并不断对相关的评价、考核方法进行完善。三是规范建设项目用地的行政管理。对芜湖县土地利用管理的三项基本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制度、建设用地预审制度和土地利用项目的规划审查制度;从源头上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土地的违规使用行为进行控制,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不得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1]。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特别是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的论证制度[2]。
         3结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因此,对于国家的战略资源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提高整体的利用效率,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资源利用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以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伟,王世元,向洪宜,等.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2):1-3.
         [2]杨韵鋆.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浅述[J].四川水泥,2016(1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