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社区中心应运而生,尤其是“一站式”社区中心的产生,基于新加坡深厚的“邻里中心”理论基础,我国最先在苏州得以实践,且较为成功,后将这一理念发展至全国其他城市。本文通过对天津东疆社区中心这一项目的介绍,并加以总结,展望,提出一些策略,期望对“一站式”社区中心这一产物的发展有些许价值。
关键词:“一站式”;社区中心;邻里中心;设计;研究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的日益发展,无论是城市的建设模式还是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以往的生活中,城市传统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以街区式布局模式出现,但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低效率的街区式布局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功能的多样化、服务的高效化、生活的便捷化更好地迎合了当下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其集合式布局对当下城市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周边发展的效果,这种新型的模式正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1.2理论借鉴
新加坡现代城市社区中心被称为“邻里中心”,其理论与建设在世界上已取得了很大成就,由于在地理位置与文化上均与我国相近,因此对当下我国“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案例调研——苏州邻里中心
苏州邻里中心是在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先进理念基础上,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发展需要,以服务居民为宗旨,经过多年创新实践形成的一种社区项目形态。目前,苏州邻里中心项目总数达22个,邻里中心围绕“便民利民”这一社区商业的主要特征,在全国首创“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组团式社区服务模式。每个邻里中心以不低于45%面积用于配备各项基础及公共服务功能,真正做到商业和公益服务的有机结合。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玩乐闲”的一站式商业业态组合,邻里中心从根本上满足了居民对社区生活配套的需求和期待。
新城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区建成的第一座邻里中心,集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卫生、服务于一体,于1998年运营,其成功运营标志着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走出实践的第一步。这是邻里中心的1.0时代,在此期间邻里中心历经了2.0、3.0时代,现正向着4.0时代迈进。如运营于2016年的景城邻里中心,建筑面积约9.5万㎡。以“多彩生活、家庭邻里中心”为主题,为居民提供生活配套、家庭体验、亲子互动、健康休闲等服务。该邻里中心设置了医药、超市、通信、银行、早餐等多项基础配套功能,还有民众联络所、社区卫生站等完整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了商业与社区便民的有机统一。其便民服务集合专区中整合了修理铺、缝纫铺、干洗店、家政中心、综合服务台等多项便民服务基础项目,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小烦恼。对便利百姓的生活、聚集商气人气、促进区域繁荣发挥示范作用。整体商业、便民服务功能分区明确,且集中式布局方式更利于居民日常的高效使用。
三.项目设计
天津东疆社区服务中心选址位于东疆配套服务区内,东至欧洲路、北至延安道、西至规划路、南至西安道,辐射整个北部配套服务区。根据规划要求场地东侧欧洲路为区域主干道,车流量大,不允许设置出入口,因此场地主入口设置于北侧延安道方向,同时该配套服务区与北侧绿地公园相呼应,形成良好的休闲氛围。考虑到沿海海风较大,且结合当下发展需求,采用集中式布局,气氛浓厚,利于塑造城市形象,且方便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在社区中心入口处设置一小型圆形市民活动广场,突出了入口标识性,同时浓郁了商业氛围,利于人群聚集,带来良好的客流。在造型风格上采用现代手法,立面以浅驼色石材为主,玻璃幕为辅,虚实结合,充满都市时尚元素同时又富有海洋浪漫气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社区商业”发展为核心,通过打造集商业服务、公共事务、文体活动和医疗卫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社区商业服务。东疆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5万㎡,分别由社区医疗服务3000㎡,社区中心12000㎡两个单体组成。其中,医疗服务为四层,社区中心以三层为主,局部四层。社区中心在形体上被圆形庭院分为东西两部分,南部相连通。西侧首、二层为商业功能,三层为文体活动,东侧首层综合性较强,沿街商业,内部为综合服务、文化活动功能,以便民服务功能为主,二层为商业,三层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老年人服务中心,四层为社区文化活动和物业用房。整个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考虑到便民性,除了普通卫生间,还设置了母婴卫生间及无障碍卫生间。
四、未来展望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现代主义的“花园城市”向新城市主义的“社区城市”建设模式发生转变,社区城市的多样性,将商、住、娱、办公等功能混合,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日常需求也从原先简单的衣食住行向娱乐康养等方向多元化发展。这些都对社区中心这样的载体的形成及发展产生着影响。
建筑本身的三向维度也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因此一定的外部空间序列感及内部空间的开阖有秩是非常必要的。于传统而言,现在的空间布局较原先不那么局促,因此在建筑形态上更为丰富和灵活。人们在来到社区中心时,最先来到的是城市街道形成的外部空间,给人以“线性”的视觉感受。在一定长向区间内,空间感受变化不大,直至节点性空间出现,形成承接和转折,不再是单纯的“线性”空间,如市民广场、庭院等,形成铺垫。高潮空间可以是聚集性的节点,具有核心性,围合感较强,甚至有一定的向上延伸空间,如中庭等。整个空间诸多变化,实现了节奏上的转换。
公共人性服务设施的丰富对于社区中心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可设置城市步道、沿街休憩艺术性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以及景观小品、垂直绿化等。
五、结语
我国城市建设如何向开放型社区城市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及探讨的问题。“一站式”社区中心是迎合时代发展的产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于“一站式”社区中心的前景及发展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