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EPC项目总承包模式受到各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的推广,并由我国建筑法提供了市场推广的法律依据,在我国建设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工程项目投资管理;风险控制
引言
EPC模式是实现高效率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深受国际工程项目的青睐。基于此,文章总结EPC总承包模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PPP+EPC模式下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考虑到BOT+EPC模式下对于投资人所产生的风险情况,全面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以便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EPC模式的基本特点
1.1总承包者是推动工程开展的核心主体
推动工程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在于实际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其直接关联工程整体效率。现代化工程项目复杂度相对更高,建设环境复杂,对成本、人才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基于EPC模式虽然具有良好适用性,但随之对总承包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具备合理运用该模式能力的同时,还要拥有高度管理水平。在开展EPC模式时,要求总承包者针对设计、施工与采购3大环节全程负责,同时要协调好各分包商关系。由此得知,EPC模式对于承包者提出较高要求,其需要承担较大责任,是推动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主体。在EPC模式的推动下,总承包者的工作状态发生转变,兼具机遇与挑战。若出现设计方案不完善的情况,或是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此时总承包者要主动承担工程风险,而风险的来源途径尤为宽泛,覆盖至设计、施工与采购3大环节。工程决策阶段尤为关键,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若出现设计不完善现象,将随之引发工程量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需意识到的是,尽管EPC模式下总承包者需承担大量风险,但基于工程报价、优化设计等多元化途径可达到合理控制风险的效果。
1.2业主的权利受到一定限制
总承包者是整个EPC模式的核心主体,需针对工程展开全方位监控,该模式下随之削弱了业主主动权利,具体表现为业主只具备对承包商提出特定要求的权利,而无法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由于总承包商具备明显的主动性优势,因此会倾向于自由化的工作方式,在设计过程中掺入大量个人喜好,只要最终所得工程的整体质量符合业主要求即可。由此得知,在EPC模式之下,业主的控制力受到大范围抑制,无法对施工作业作出强制性干预。
2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的采购风险
2.1计划欠缺完整性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进行物资采购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计划不完善的问题。不同的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采购计划的合理制定,然后将这些计划报送给项目部,项目部进行确认之后进行集中汇总,然后根据具体的需求向采购部门提出要求。在整个采购的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流程非常繁琐,所以涉及的经手人员也会比较多,这样就会导致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幅提高。因此,就需要制定严谨的物资采购计划,从而减少纰漏问题的出现,控制对工程施工的不良影响。如果出现了物资采购不足的情况就会引起整个施工的停滞,如果物资采购过多也会出现资源的浪费与施工成本的增加,给工程的建设企业带来经济压力。
2.2过程风险
物资材料的采购在EPC总承包模式中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其采购的时候出现的风险将会给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旦供应商出现了延迟交货的情况也会给工程施工设备的安装、施工材料的应用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的施工工期出现严重的延误。如果工期延长、滞后还会增加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对于建设规模较大的工程,需要的物资材料比较多,这就需要确保材料供应的准时。施工地点距离材料供应企业之间如果路程较长,就会导致设备与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物流风险问题,给工程的物资材料使用带来影响,最终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2.3市场风险
物料材料的使用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出现的波动,也会给物资材料的采购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与相关的风险,从而影响到施工。我国国家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节能减排的技术要求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市场中的钢材作为主要材料的时候,钢材的价格出现阶段性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就会导致EPC总承包模式中物资的采购管理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情况。
3PPP+EPC模式的风险控制
3.1PPP+EPC中的法律风险
EPC+PPP模式在现代化工程中取得广泛应用,且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做出明确规定,该模式得以实行的基本前提在于形成“特许经营项目”,但从现阶段法律法规对该概念的定义可以得知,其与“PPP项目”并不具备一致的含义,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两大项目类型不具备互相替换的条件。但从PPP三种细分模式来看,现阶段的PPP模式普遍采取的是特许经营“N+n”的形式,即指的是“建设时间+运营时间”,当实行“PPP+EPC”的方式后可有效避免二次招标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其具有合理性。基于PPP+EPC模式能够有效联动金融企业与建设企业两大主体,将其视为联合体而参与至投标工作中。而参考当前阶段PPP模式的基本规定可以得知,投资人具备自行建设的条件。
3.2PPP+EPC中的金融风险
顺利开展PPP模式存在基本前提,即创建特许经营公司,其实行市场化举债方式(常见有股份募集、商业贷款等),且要主动承担偿债责任。不同于常规投资项目的是,开展PPP项目所需成本较高,且存在建设周期长的基本特点,在缺乏合理控制措施的环境下,投资时会伴随大量风险,如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3.3PPP+EPC中的建造风险
基于PPP+EPC合同条件,可以总结建设风险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即体现在工程设计、采购、施工与运营四个阶段。若项目处于实施过程中,此时社会资本方将成为开展设计工作的主体,其应当承担设计缺陷风险。从这一角度来看,设计工作中的资料复核尤为关键,且需要高度注重测量结果与地质资料,尽可能避免出现施工变更现象,为各环节施工作业提供支持,提升工程效率。工程项目的开展需得到设备与原材料的支持,与之相关的采购工作将对项目整体成本带来较大影响,且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是整个建设工作中的核心阶段,伴随有大量风险,如技术、施工环境、安全等层面的风险。从大方向来看,PPP项目主要应用在建筑、水利等具有较大建设规模的项目中。
3.4PPP+EPC中的运营风险
PPP+EPC模式下,运营风险体现在
质量、收益低下、市场环境变化等多个层面。考虑到项目稳定运营的基本要求,应当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以所得资料为参考预测市场发展状况,形成风险分担机制,做好对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风险管理意识,将创建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除此之外,为更好地推动运营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可抽调人员并形成运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日常运营风险管控工作。
结语
EPC总承包模式的出现为工程项目提供了可行指导,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环境中,是适用于现代化市场环境基本特性的重要模式。而在EPC模式的指导下,其启示相关人员要注重创新,不断提升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将项目有效衔接至国际市场,打开面向全球的大门,融入至国际承包市场中。
参考文献
[1]高靖.探讨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成本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35):141-142.
[2]管晓晴.PPP+EPC模式下项目风险分担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3]孙大胜.贵黔高速BOT+EPC项目投资人风险评价研究[J].管理观察,2019(13):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