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分和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些年来,我国逐渐重视水土保持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土保持防止及治理是确保水利工程的高效、经济的重要条件,只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可以将水利防洪工程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保证工业、农业和人们的生活稳定。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人均水资源占有率比较少和利用率小
虽然祖国幅员辽阔且水资源极为丰富,不过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水资源在人均占有率上低于世界均值,而且在利用效率上比较小,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如此不利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也对社会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形成阻碍,因此想要实现水利工程的长久发展,有效缓解水资源浪费和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很重要[1]。
1.2水利工程中执行可持续发展方案亟待展开
这几年,我国多处发生洪涝和干旱等灾害,具体原因就在于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等划分不均,这让各个地区的降水量存在较大差异,雨季比较集中且降水量大,而旱季降水量比较少,如此就对水资源的存储量有所影响,这让一些地区存在洪涝灾害,而一些地方则是存在干旱灾害,想要降低洪涝和干旱等的发生,一定要多多建设起质量较高的水利工程,实现水利工程的长久发展,才能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保证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在水利工程之中实现水土保持的影响因素
2.1相关科学技术的落后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科技含量比较高,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具有一定的施工技术,确保水利工程可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企业缺少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只能选择一种,这样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达标,却对该地区环境造成严重损坏,使水土保持难度进一步加大。
2.2治理难度大,投入低
和其他建筑工程相对比,我国并不是很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几个比较大的水利工程建设还是前些年完成的。近些年来,一方面天然气资源的广泛运用,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有效去除,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对水利工程施工投入并不充足,进而导致水土保持工作缺少资金支持。就当前的水文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分析,在黄河流于的中上游区域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给当地的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尽管政府部门在水土流失治理上投入一部分资金,可以这些投入并不能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2]
3水利工程里的水土保持增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水土保持的意识增强
关于水利工程项目之中的水土保持得以落实,想要确保对应工作能够顺畅且可靠,要求根据重点由大致的意识层展开优化配置,进而让其可以展现为绝佳的长久发展价值。综合此种水土保持意识的有效提高而言,大致就是为了增进对应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和落实等人员可以合理地认识到此项目工作的价值和必要性。
3.2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
为了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运用水平,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使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实际工作中,应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力度,完善监管网络的建设。同时,应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改革制度,研究建立高效的监测平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监管体系必须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水土质量、植物情况、年平均降水量以及温度等,以此提高监管的质量。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杜绝出现监督不到位等情况。
3.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利用营林种草的措施来预防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来提升土壤的生产能力。水土流失主要是因地表植被缺失,生物保护措施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采用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还要重视地表植被的种植,针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规划,做好监督和预防对策,同时还要加大植被的种植面积,重视生态环境工程方面的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利于水土保持的植被物种,还可选择根系比较发达的树种,种植抗旱抗涝能力强的植被来提高土壤表层的植被面积。与此同时,主张以植被对水利资源的抗冲缓流和截留泥沙的功能,避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化发展。还要注重林业的发展,严禁出现乱砍滥伐现象,注意对防护林的监督和管理,在水利工程涉及的地区种植一定量的树木。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大坝前后防护林工程建设,保证防护林的面积,从根本上避免水土流失问题出现。
3.4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每个地区内的水域情况也有所差异,对于水土流失情况,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结合本地区内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将区域内的特点与修复技术进行结合,确保修复计划设计与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因为水土流失种类有所区别,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采用针对性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应合理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将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进行结合,使其能够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与优势,建立层次性分明的生态系统,以此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和谐发展。
3.5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对于目前的生态修复情况,最重要的是土壤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土壤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生态修复的结果。在以往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通常采用比较粗放式的施工方式,如开挖弃渣的方式,从而使土壤遭到破坏,同时,在施工后,将工程弃渣回填到土壤中,导致回填土地中无法种植植物,而且植物也不能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3]。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土壤保护工作,施工技术容易使表层土壤遭受到破坏,而施工废渣会使地表植物受到破坏,对此,必须保护好表层土壤与地表植物,以此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3.6运用创新各个技术策略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里的种种水土保持处置策略和技术性,有效选择和运用一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直接和最后的落实成效价值相关联。在此种施工技术策略展开之上有效落实,并不是简单的提升和优化植被的覆盖率,一般还要求根据别的先进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和改进生态环境、提高调度能力等多层次合理探究,致使其可以综合显现出较好的可行运转成效,多种类别的先进技术处置形式和材料也需要恰如其分的选择和使用,慢慢的提高其综合改进和优化等成效。
结束语
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战略目标,水土保持工作效用非常重要。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洪涝灾害,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具体运用成效,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保障水环境的质量和安全,极大的提升了水资源的运用效率。所以,对于水利工程和持续性发展的关系要重视,并且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水利工程,用以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蓉.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水土保持规划新思路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5):36-37.
[2]呼云.浅析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17,15(05):125-126.
[3]王平.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陕西水利,2017(0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