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30多年来城市化步伐不断扩大,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和住房紧张,从而带动建筑业逐步向高层发展。混凝土原材料丰富,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由于高层混凝土施工规模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存在许多质量问题,裂缝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随着新型混凝土的发展,掺加多种外加剂的高性能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本身有裂缝,但如果裂缝超过极限,就会影响外观;会影响结构:工程渗漏、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降低;甚至会危及整个结构。随着大体积高层建筑混凝土的浇筑,裂缝问题已经摆在人们面前。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解决对策
1 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1.1 施工现场管理不严
(1)有些施工单位在管理整个的建筑施工和工艺的过程中没有计划,也没有审核建筑施工的相关参数,最终使得混凝土的结构产生裂缝。
(2)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模板搭设、起拱要求、模板清理、混凝土浇筑、振捣、二次振捣、抹平、养护等环节,要严格按该项目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如某个环节出现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发生。
(3)没有检查与管理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的载荷计算过程,这使得一些施工的载荷无法达到建筑施工在强度方面的要求,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裂缝。
1.12施工人员的专业施工水平低
首先,目前,大多数建筑工人都是农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部分工人缺乏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混凝土质量难以保证。
其次,部分施工人员的实践经验不足,导致以往的施工设计与实际施工存在较大差异,大大增加了混凝土结构裂缝隐患的可能性。
最后,一些施工企业缺乏管理规范,也没有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导致经验施工大于规范施工,也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缺陷和裂缝问题的概率增大。
1.2 混凝土材料的选材以及质量出现问题
(1)建筑结构施工中最常用的原材料是混凝土。但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一些建设项目会简化对混凝土原材料规格、质量的检查步骤,有的项目检查不够仔细,导致检查不到位。这使得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被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这些问题从源头上造成混凝土质量缺陷,导致裂缝。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使用了不合适的混凝土。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混凝土结构的力学防水和抗压性能是由其反应决定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建筑工程结构的需要,通常会生产各种类型的混凝土。此外,不同混凝土的配合比、操作方式和工作性不一致。因此,不同的建设项目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赶上施工进度,一些施工人员会随意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最终导致建筑工程与混凝土结构完全缺乏适应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大大增加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率[2]。
(3)混凝土和易性问题。作为混凝土和工作性比的负责人,在获取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原材料比时,必须将实验室获得的数据参数与实际测量的数据相结合。不仅如此,在配料过程中,还要判断施工混凝土和易性是否良好。负责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的人员应掌握混凝土坍落度判断方法,以判断混凝土和易性。
2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质量管理措施
2.1 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品种及等级,避免使用早强水泥。
选用质量好的砂石料,污泥含量满足规范要求,积极使用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正确掌握混凝土均缩技术的应用方法。配料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选择合理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方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和当地砂石质量,帮助施工现场加强构件的养护。
2.2现场作业
(1)铸造:在铸造时,应缓慢而准确地插入振动手。根据不同的特点,适当检测振动时间,以避免过度振动或泄漏,并提倡二次振动和二次擦拭。消除混凝土中的渗漏、水分和气泡的技术。(2)混凝土硬化:对于混凝土裂缝的质量控制措施,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因此,在混凝土早期收缩尽量小,主要加强对控制构件的湿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建议在一定条件下用水储存或维护自来水。固化时间14~28d。(3) 混凝土冷却保温:对于厚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水泥的水化热。采取必要的冷却措施(预埋冷却孔、漏热等),避免水化热峰值集中,降低峰值。浇筑后冷却,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保持表面光洁度,并采用湿贮,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大而产生裂缝。
2.3 由于环境原因导致的裂缝质量管理措施
由于在使用和成型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很难消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以减少湿度元素变化的影响。对于冻融引起的裂缝,除形成缺陷和损坏部位外,还必须进行加固或外加固,并增加混凝土结构的保冷措施。由于腐蚀性介质中的缺陷和损伤面积较大,除钢筋外,还应采用蚀刻法去除,损伤部位应采用矿渣水泥混凝土或水玻璃、耐酸混凝土保护层进行保护。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结构破坏,对震害较轻造成的破坏,应积极修复,并采取科学的加固方法进行修复。
改善措施的限制:测量分离块,避免基座过度波动,防止由于高度差大而长期过载。另外合理控制施工过程,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性,加强防护,防止表面收缩,特别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裂缝的产生。
2.4 设计方面
应在建筑设计中处理组件中“阻力”和“释放”之间的关系。所谓阻力,就是约束结构中没有足够的空间来防止修改引起的强跳跃,即所谓的“释放”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的自然状态,有足够的空间来采取变形措施。设计人员应灵活运用“阻力”和“释放”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使用的结构和材料。设计中应避免结构截面突变引起的应力集中。如果由于结构或设计原因无法做到这一点,则应充分考虑加固措施。通过积极运用技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造成了混凝土裂缝的很大一部分。为解决收缩裂缝,可掺加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效果较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建筑中存在混凝土结构裂缝,将降低建筑工程的基本性能,如耐水性、抗压性等,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建设项目的混凝土结构,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原材料规格和质量的检验,对整个施工过程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率,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使用寿命。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2]龚建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息, 2018 (12) :239.
[3]蔡发生.高层建筑混凝土剪力墙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9 (14) :50.
[4]王莉娜, 赵斯坚.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8 (09) :260.
[5]梁彩风.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与控制[J].山西建筑, 2019 (06) :155-156.
[6]王艳.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 2017, 10 (22) :24-25.
[7]刘玉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J].科技视界, 2018 (29)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