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港口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分析,从施工环节入手通过对港口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打造高效的港口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系统,通过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并确保港口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和满足港口工程项目功能需求,实现港口建设工程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港口;过程质量;控制
前言
普通混凝土由于混凝土自身结构老化以及配合比施工工艺等问题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过早破坏现象。据统计,普通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为50年左右,在港口等恶劣环境下甚至不到20年,因此港口工程建设行业更倾向于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功能项目建设,以解决混凝土强度不足这一问题,相比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更高,而且具备更加稳定的力学性能,高性能混凝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之中,确保施工功能和混凝土强度。
1、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制作时,应该采用先进混凝土制作工艺,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配合比参数等方面,使其综合性能可以满足港口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
1.1高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的各个组分的强度都比较高,所以具备更高的强度,主要是因为硅粉材料的作用,可以抵御外部载荷的作用。
1.2高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备较高的耐久性,从大量的实践经验分析可以发现,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在长期应用之后,不会受到外部自然环境的严重影响,而普通混凝土材料的道路桥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年限更长,同时可以大大提升港口基础设施的稳定性,满足港口交通运行需要。
1.3高稳定性
在高性能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各种掺合料参加比例较少,水胶比也比较小,所以在完成硬化之后,水化温度比较低,在整个硬化过程的后期阶段,收缩变形发生率较低,所以该材料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1.4高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具备上述优势和特点,因此在进行港口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基础结构层厚度,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减少小两个截面尺寸,减轻基础结构自重。有一期具有高耐久性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二次施工,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2、港口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
高性能混凝土具备上述显著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港口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这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对于港口工程项目正常使用,严重威胁港口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而言,应提出相比普通混凝土更高的质量控制要求,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不再适用,为此,需要针对不同施工环节对质量控制系统进行完善。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管理应遵循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管理流程。在事前控制中,应做好质量控制计划、原材料质量控制计划,同时合理进行配合比设计;在事中控制中,着重处理搅拌站质量控制与施工工程质量控制;在事后控制中,需要进行验收批划分、质量评定以及合格验收流程。
3、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要点
3.1事前控制
3.1.1 制定质量控制方案
不少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生产与使用混凝土环节是完全割裂的,所以,存在生产与使用无法衔接的问题。
一般大型工程对混凝土需求量大,如果混凝土由不同供应单位提供,可能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离散型大,有严重的质量隐患。为此,必须制定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提出统一的质量评价方法与流程,相关工作由监理单位全程监督。
3.1.2材料质量控制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配比更加复杂,采用的材料更多,所以,对材料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水泥方面,应针对工程实际选择合适水泥。然而,目前却缺乏针对水泥质量的完整检测指标,这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性能比较稳定,但实际上,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工程中对水泥需求量很大,如果仅进行基础的相容性检测无疑将产生严重的质量隐患,为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尽可能采用相同品牌水泥,并严格控制离散型,建立可靠、稳定的水泥供应商。在骨料方面,优质骨料的量日益减少,常用的砂石存在严重的含泥量过高、粒径单一的问题,而且在加工时由于场地限制,骨料暴露于室外,导致骨料含水量波动大,使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受到威胁。为此,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时,采用的骨料必须严格筛查有害杂质含量,并将检测合格的骨料在封闭环境中储存。在外加剂方面,应尽可能选择信誉较高的供应商,避免采用有毒有害的外加剂。在使用外加剂之前,必须对主要性能指标逐一检测,着重关注胶凝材料相容性试验。在矿物掺合料方面,应对其性能进行检测,针对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品种与掺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用两种以上掺合料,进而实现叠加作用。
3.1.3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影响很大,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不仅应考虑其工作特性,还需要兼顾材料经济性原则。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首先应调研工程环境,对胶凝材料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进而使水胶比符合适应需求。通过反复的试调与对比,选择最佳配合比方案。
3.2事中控制
3.2.1混凝土企业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的混凝土由专门的商品混凝土公司供应,负责对组成材料进行称量与搅拌,并负责后续的运输工作。考虑到组成材料配合比直接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因此,必须提高组成材料的称量精度,其中骨料误差应在2%以内,其他材料应不超过 1% 。搅拌环节对于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同样重要,相比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要求的搅拌时间更长,必须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与投料顺序。通常是投入骨料并搅拌,再将胶凝材料放入后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水与外加剂。
3.2.2施工单位质量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直接影响最终工程质量,而且诸多施工环节影响因素众多。在高性能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模板与钢筋的质量进行验收,并开展随机抽测。在浇筑时,应避免混凝土下落高度过大而出现钢筋被冲击的情况,进而出现离析现象。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后,应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养护时间应不低于两周,直到高性能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才能拆模。
3.3事后控制
只有通过科学的质量验收与合格评定环境,才能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满足要求。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分项工程验收方式,基于批试块抗压强度进行质量评价。但是,考虑到高性能混凝土质量评价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必须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弥补,所以,在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管控时应着重进行事前与事中控制。
4 结语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学术界与工程界的热点方向,在大力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背景下,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才能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优势,但由于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机理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德辉,史才军,吴林妹.超高性能混凝土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J].硅酸盐通报,2016,35(01):141-149.
[2]王军委,李秋义,齐秀山,岳公冰.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因素研究[J].混凝土,2015,(02):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