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化,建筑项目逐渐增多,项目施工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以建筑项目为主的经营企业,施工质量是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层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提起注意。实际上,预拌混凝土不具备再加工性,成型产品是混凝土结构,本质上是一种过程产品。也正因如此,于企业经营而言,过程控制更加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问题,阐述了新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引言: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添加剂等混合物经特殊比例糅合而成。从项目工程的角度看,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预拌混凝土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力度逐渐加大,而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建筑构成的安全程度和造价情况。此时,施工技艺的高低、工程团队的素养、原材料的质量水平就更为重要了。然而,想要合理把控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必须从头入手,进一步管控预拌混凝土的质量。
一、预拌混凝土的特征
1.1时间概念较强
一般情况下,预拌混凝土可储存的时间非常短,需要紧紧把握开始搅拌至基本凝结之间的时间,及时完成浇捣任务,从而防止混凝土失去使用效力。其实,工人们制作出来的预拌混凝土还是一种半成品,若是不能经过标准的质量检测活动,就没有办法制作出各项指标合格的预拌混凝土成品。人们习惯性地以28天为基准,进行混凝土质量核查验收工作。由此可见,制作高质量的预拌混凝土,必须协调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凝聚双方的力量促成机械化的生产行为,进一步提升制作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优化各项生产工序,形成统一的生产结构。
1.2质量影响原因复杂
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各项物质配比、外部环境条件与工人素质。由此,若想构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先制定相映的法律法规制度,并完善各个生产工序的检测手段,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效果。
二、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2.1水泥质量的控制思考
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合理选择水泥,注重考量水泥种类、规格、成分等多种因素。在正式采买材料时,必须依照实际情况和工程量需求,向签约的水泥供应商或较大规模的水泥厂购买一定数量的水泥;最好是不要选择小型的水泥供应站,因为这些站点的日产量一直在两千吨上下浮动,既不符合工程建设需求,又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正因如此,采买工人和仓库管理员应该彻查水泥料里面的添加剂、掺合料等基础材料的比例,滤掉含有大量铅、碱材料的水泥。与此同时,必须及时将相关水泥的数量和种类登记入库,并向供应商索要各个批次的水泥理化实验报告,再与水泥产品的试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出更适合的生产配比。最后,管理员必须妥善收管技术资料,为便利工程建设人员统一查阅,需及时录入数据库之中。其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完善水泥质检工作。在水泥材料进场以后,必须立刻采取检验措施,分批储备水泥材料的样本,并及时投入实验室进行检验。一旦出现水泥品种差异,则需及时试验和易性与期龄相关性。只有一切指标都通过查验以后,才能将水泥成品投入施工建设活动中。
2.2掺和料的质量控制思考
首先,需要依照工程建设标准提取部分掺和料进行实验,检测并控制混凝土掺和料的物理性能。所谓物理性能,具体是指物质活性、流动性及粗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购入不符合要求的掺和料,进而避免预拌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现象。从另一方面讲,合理的材料质量测验活动能够减少工程延期现象。其次,需要考察掺和料的质量和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凭借混凝土试配实验检测材料的基本性能,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的使用效果。
2.3混凝土骨料质量控制思考
首先,可以设置抽样检查活动。在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当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天然矿岩,而矿岩因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更需要严格检查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粗、细骨料,同时全面加大材料检测频率。其次,可以分类堆放骨料。不同建设条件下,制成的混凝土存在差别,再加上骨料的类型丰富多样,必须采取合理的分类手段。唯有合理分类,才能把各类物品放置在最优处;唯有合理安置,才能将粗、细不同的骨料用于不同的混凝土当中。
2.4控制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思考
首先,需要选择适应性良好的外加剂。建筑工程项目最看重结实、牢固、安全,而外加剂的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实用效果。正因如此,在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活动中,要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均匀性指标,进一步保证外加剂与石油的完美融合。在检测外加剂时,应该遵守和易性、凝结期、流动性良好的原则。若是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必须及时筛出材料预备队列,从根本上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其次,需要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检测流程。若想提升外加剂的质量和使用的稳定性,需要先对外加剂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做检测,通过多批次检测和泥浆测试核查混凝土效果。与此同时,相关机构应该规范外加剂的检测标准,鼓励建设机构安排阶段性的数据检测活动,通过数据报告调整添加剂的配比情况,进一步提高添加剂与水泥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匹配度。
2.5控制混凝土拌合用水质量思考
从控制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的角度看,工作人员应该合理把握物质的性能,规避钢筋脆断、腐蚀速度加快、耐久性受损、凝结效果下降等不良现象。在考虑制作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源时,人们最常用的就是地下水、地表水或者饮用水,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使用工业废水。实际搅拌时,应该严格检测水质情况,确保水质达标之后,再投入现场使用活动,严厉禁止使用池塘污染水或河道污染水。除此之外,在生产预拌混凝土时,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和材料制作时间,可以合理利用一部分的混凝土洗刷浆水。不过,使用洗刷浆水的前提是必须确保适配检测合格,一旦外加剂出现异常情况,必须谨慎利用洗刷浆水。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实践过程中利用的混凝土具备功能性与可靠性,才能及时消除现场建设的风险隐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里面使用预拌混凝土能够优化混凝土材料的结构。从整体上看,融入预拌混凝土不仅有利于降低建筑污染,而且能够节约一大半儿资金成本,所以,人们更加青睐这种建筑材料。不过,必须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力度,重视外加剂和水的配比,进一步细化骨料及其他掺合料,从而将预拌混凝土制作推向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帮照.预拌混凝土原材料应用及质量控制的心得[J].建材与装饰,2019(15):48-49.
[2]李硕.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浅析——原材料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14,32(S2):416-418.
[3]周永.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