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医养结合型的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对未来解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运用网络平台,以社区医疗服务为核心,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文章分析了这一模式的关键环节与推行这一模式目前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构建
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以最大化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为目标,以智能居家养老平台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内容,将社区的老年人、老年人家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机构、家政服务机构、超市、餐饮公司、快递公司等信息、资源、服务,整合到智能居家养老平台,把养老服务的需求者、提供者以及服务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连接起来,为老年人提供类似于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结合的实时、健康的身体监护与生活照料服务。
1.“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困境分析
1. 1政府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难以融合
按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养老事业与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门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卫生部门管理,而社保医保则由人社部门主管。各部门由于职能、机制、政策及标准不同,对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造成了阻碍,在现实中一些养老机构无法申请设立医疗室或是诊所,而社区医生也无法到养老机构进行执业。另一方面,社保对养老机构所进行医疗保健类的服务不给予报销,也导致了老年人无法享受到有利于预防疾病的保健服务。
1.2社区卫生中心服务能力有限,对老年人吸引力不大
社区卫生中心的建立不仅能保证老年人看病的需求与效率,同时也可缓解中心医院的看病压力,优化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但目前社区卫生中心对老年人吸引力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卫生中心与中心医院的双向就诊通道利用率不高。中心医院或三甲医院开具的药品无法在社区卫生中心使用,而现实中,病人一旦生病会自行选择到中心医院就诊,社区卫生中心向上转诊的功能无法体现。二是社区卫生中心药品配备种类有限。社区卫生中心按照国家规定提供基本用药,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慢性病老年人,则缺乏疗效更好的药品,使得老人只得到大医院挂号。三是社区卫生中心医生配备、床位配备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受资金、场地的限制,社区卫生中心一般只配备少量医生和床位,医疗资源紧张。四是社区卫生中心功能单一,没有提供心理保健或心理咨询服务,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新兴健康需求。
1.3智能养老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普遍推广存在困难
智慧型养老的关键就是智能型养老产品的运用,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养老产品种类较少,设计研发能力较弱,功能也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特别是人体体征数据与病理的大数据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移动医疗与远程医疗在国内尚在探索中,要实现智能医疗还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特点,为老年人设计的电子智能产品既要方便携带,又要功能多样,操作简单,设计与制造成本较高,产品价格使得一部分老年人难以接受,造成智能产品的使用推广还存在一定困难。
1.4养老行业微利运营,阻碍了社会资金的进入
要实现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服务功能,需要各类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服务机构、社区O2O公司等作为后台支撑。不少养老企业由于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更是连收支平衡都很难,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因此,还需要政府在引导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大型服务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大型医疗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2.“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策略
2.1由政府主导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构建
鉴于目前政府管理分工体系不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行,建议地方政府打破原有的管理格局,成立专门的养老服务领导小组,促进养老服务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一是推进民政部门、社保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的数据共享,将部门数据端口与社区智能养老平台对接,以有利于智能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二是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建立三部门统一的以满足老年人健康老龄化需求为目标的政策评估标准,为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尽快促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的普遍建立。三是各地政府应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老年福利与老年保健医疗结合起来,减轻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经济压力。2016年,人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正式提上日程,各地政府应加快这一政策的落地,使老年人早日享受到国家的福利。
2.2转变社区行政化倾向,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在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下,社区不再是养老服务提供者,而是组织者与协调者,社区只需要采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公开招标、居民评选、专家论证等形式确定本社区智能居家养老平台服务商,以及各类为老服务机构,与之签订服务协议,并进行日常监督。另一方面,社区也要配备专业的为老服务社工,在社区老年人与各服务机构之间发挥矛盾协调作用,维护本社区老年人的正当权益。
2.3加强社区卫生中心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融合
在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疾病预防的重要场所。建议将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机构合并,成立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一是扩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按老年人口比例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床位。二是建立社区老年人保健康复室,为老年人提供日常保健训练、术后康复训练,将这一训练费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范畴。三是改革社区卫生中心药物配送制度,扩大药物采购目录,为老年人用药提供更多的选择。四是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每位老年人配备一名全科家庭医生,通过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全天侯医疗服务,并可定期上门为老年人诊治。
2.4推动智能养老设备用品的开发与生产
智能养老产品,是指运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的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科技养老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生活辅具、安全监测、医疗健康、数字文娱用品以及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养老产品是科技高度集成的产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在养老产业中大量资本投入到相关设备产品的研发中,将最先进、最适宜的科技集成在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仪器、设备、用品、用具方面,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3.总结
我国应尽快完善智能养老设备用品产业政策,针对不同企业采取有差别的扶持政策,在财政、金融、投融资、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更大限度地运用税收杠杆和金融杠杆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智能养老设备用品承接商范围,通过定价机制、招投标机制、购买流程、评估机制等,扶持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加大基础科研的投入,吸引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廖生武,谭碧慧,李文源,陈保安. 广州市城乡老年人医养服务模式探析与策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02):188-193.
[2]叶泳怡,胡依,王桢钰,张彩霞,宋君玲. 我国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现状[J]. 卫生软科学,2019,33(02):7-11.
[3]宋悦,吕康银,王丽娜. 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J]. 税务与经济,2019(02):21-28.
[4]杨威,马丽平,李娜,孙佳璐,孙晓宇. 我国部分地区医养结合模式调查[J]. 中国医院,2019,23(05):29-31.
[5]李从容,李媛媛,刘凡. 社区医养结合模式整合构建探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9,38(07):40-43.
[6]王刚军,李晓红,王伯超. 社区“体医结合+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