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校园空间规划与建筑空间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张国军
[导读] 党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
         【摘  要】:党校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也是对党建理论进行研究的机构。本文以岳西县委党校规划建筑设计为例,通过对党校教学特点以及其对规划建筑设计影响的分析,结合自然环境与当地历史人文,营造满足党校功能要求的,与环境共生、文化共融的秩序空间、交流空间、景观空间及自然空间。
         【关键词】:党校  特色空间  规划设计

一、建设背景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革命老区,境内有王步文故居、红军独立二师、红二十八军等大批革命旧址,为“安徽省红色旅游县”。现党校用地局促,校舍陈旧。新时期为学习与弘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力建设美好岳西,拟重新选址建设新党校。
二、党校教学特点及对规划设计的影响
         党校是对党员或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也是对党建理论进行研究的机构。其教育模式不同于社会高等院校,也有别于一般培训机构。
1.主体功能:党校既需培训教育的普通教室,又需设置一定数量办公、研究空间,以满足对党建理论研究的需要;
2.培养对象:党校学员主要来自社会各行业的党员或行政管理者,具有一定层级性,且年龄一般较普通院校高,在各功能区模块的设计需充分考虑身份、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3.教学模式:以体验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为主,注重讨论交流空间的营造,并需一定的时事报告及专题讲座空间;
4.教学周期:既有短期的干部培训,又有较长时间的党员学历教育,居住生活模式也较一般院校不同。
         党校的自身特点及教学规律,使得其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院校,虽然主体均为教学、生活、运动三大功能,但在教学用房、学院宿舍,以致运动场馆等的设计中均需做适当调整,以满足党校特定需要。
三、基地现状解读
         基地位于岳西县城资福新区,由资福路、勤学路、清潭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地块。与西侧的岳西中学,北侧的王步文故居遥相呼应。基地周边群山环绕,基地内南低北高,外高中低,呈倾斜的盆地状。自然水系由北潺潺流入,在中部形成自然水面。境内苗木繁茂,郁郁葱葱。
四、规划设计构思与总体布局
1.规划构思:特色校园的打造,源于对功能需求的把握,对自然地貌的尊重与利用,对与地域历史文化的融合。
1)通过对党校的特点分析,精准定位每个单体的功能要求,打造满足基本服务功能的校园;
2)以现状山丘、水系为基础,梳理、整治水系、水面,以湖面为中心,结合地形高差,布置建筑单体、道路广场及景观系统,蜿蜒曲折、开阖有致,打造山水园林式校园空间;
3)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植入红色基因,彰显红色文化,建成后党校不仅是教育培训的学校,更是传承党的信念与革命情怀的场所。
2.规划布局:尊重原有地形,整合山形水势,采用中式园林布局。整个校园顺形就势,依山而建,围水而合,与环境共生。总体呈“一心、二轴、三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整治原有水系,扩大水面成“红湖”,主体建筑沿湖面展开,形成校园的中心节点及景观中心;
         二轴---顺应地形设置不同标高的台地,由南至北为校前广场--南向主入口--礼仪广场--综合楼--中心湖面--交流中心,形成校园空间主轴线;党性教育馆--中心湖面--文体楼及两侧景观系统形成景观副轴线;
         三区---综合楼正对礼仪广场布置,与西北侧的党性教育馆形成教学前区;湖面东侧较平坦地块,设置文体楼及室外运动场为活动区;湖面北侧随地形起伏,设置学员宿舍、交楼中心与专家楼,形成生活区,三区相对独立,通过道路与景观系统相互串联。
五、特色空间的营造
1.开阖有致的秩序空间
         党校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校园环境的建设对学员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秩序是事物有条理,不紊乱的状态,是人们最易感知的形式美。南侧主入口进入礼仪广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校园中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综合楼。线条挺拔,三段式对称构图,作为背景形象端庄大气,方正厚重,形成庄重井然,层次丰富的教学前区秩序空间;出综合楼底层向北,空间豁然开朗,党性教育观、宿舍、交流中心、专家楼、周转房环湖而建,体量相宜,掩映于青山绿树之间,严谨而不失活泼,自由而不失秩序。
2.多样化的交流空间
         交流空间的设计是对党校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特点的呼应。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不同形式的架空层、风雨连廊;通过景墙、片墙及植物绿化配置分割,营造不同尺度的室外空间;环绕湖面,设计不同亭、榭、平台等滨水空间;在不同的单体中增设活动室,并将部分外廊空间放大,形成室内交流互动空间。不同形式的外部空间、内部空间构成校园多样化的交流空间,引发学员的思考,促进学员间思想的讨论与交流。
3.植入红色文化基因的景观空间
         党校是学习、宣传党建理论的场所。设计将岳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植入校园环境中,选择富于代表性的景点,如红军洞、磨刀坪、桃岭战斗场等,结合山丘地貌,以微缩的形式,融入景观步行系统中,配以声光电等科技,再现当时红军的艰苦环境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告诉后人胜利来之不易,勉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4.随形就势的自然空间
         山丘凹谷是用地典型的地貌特征,场地标高由南入口处的391.00米,逐步向北抬升至407.00米。设计尊重原始地形,减少对生态场地的破坏,将建筑按功能分组,设置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上,通过架空层、错层等方式将建筑串连。整合水系,将原凹谷水面扩大,形成中心湖面。设计前期还深入现场,将有价值的苗木进行统计、标识与定位,校园广场、庭院、景观节点结合保留苗木位置设计,减少对高大苗木的移植。
六、结语
         党校校园是有其自身特质的建筑群组,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从而营造满足党校的自身功能需求。充分尊重自然,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入当地历史文化信息,营造与环境共生,与文化共融的独特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劳燕青,董丹申. 山水环境中党校校园空间的营造[J]. 华中建筑. 2008(7). 92-96
张 雨,陆 艺. 党校校园空间布局规划和空间设计探讨[J]. 规划师. 2009(11).45-47.
滕美芳,杨易栋,钱锡栋. 党校校园设计特色探讨[J]. 华中建筑. 2009(6).25-29.
刘旭红,武 飞. 新时代党校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J]. 华中建筑. 2018(11).5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