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事件。2003年的“非典”和2020的新型冠状病毒等都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危机来临时,政府与媒体如何控制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成为重要任务。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发展让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基层政府也可以更好的为民众提供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务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政务媒体;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
一、研究背景
距离2020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已经有一段时间,手机上的各种APP如:微博、微信等都会推送每日的疫情新数据,使人们通过刷手机便可以了解疫情发展状况。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类矛盾冲突加剧,导致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和国家稳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渠道。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媒体也不例外。本文通过总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媒体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政务微媒体应对危机的策略。
二、国内政务微媒体的现状
从2011年出现的政务微博,到2013年起步成长的政务微信,在到今日,发展历程不过六、七年,但覆盖面和综合影响力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根据《2018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37677个,所发布微博的总阅读量超过3890亿。除了政务微博的火热,政务微信的发展势头也不逊色。2012年8月,微信新增加“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模块,该功能是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其中以政府为传播主体的微信公众号就是政务微信。2014年7月13日发布的《中国政务微信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指出政务微信已完成从政务信息发布和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向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2018年12月2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务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建设更加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平台、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
三、政务媒体在公共卫生危机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媒体管理团队不专业、信息发布滞后
首先,政务媒体管理人手短缺且能力不足。我国政务微媒体兴起的时间短,缺乏一套规整的制度约束,各地政府的管理还不成熟。而且我国政府部门中负责媒体运营的大多为新人或即将退休的公务人员,新人虽然对网络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缺乏工作经验;而即将退休的公务人员拥有经验和专业能力,但缺乏激情和创新力。此外,许多政府部门采用轮岗或兼职的方式管理政务微媒体,而且政务微媒体管理者接受新媒体运营的培训较少。现在只有少数部门的党政干部掌握了政务微媒体运营的专业知识技能,大部分党政干部专业知识匮乏,对于政务微媒体的实操仅限于发布政务消息和回复评论。最后,信息发布滞后。进入微媒体时代以来,微博、微信等APP能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程直播,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不再以小时计,而是以秒为单位,对信息发布的要求更加严苛。然而,由于我国部分政务微媒体的官员思想错误和工作不积极,在危机爆发时不是及时公布已知的权威信息,启动紧急预案,而是等待上级指示,统一说辞。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数不胜数,这便会导致政府错失了危机应对的最佳时机。
(二)政务微媒体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缺乏机制保障
首先,缺乏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征兆到正式产生危害和损失的这段时间,通过对舆情数据的收集、监测、汇总、整理和分析,及早预测舆论规模与走向,帮助职能部门及早做好危机应对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化解危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各级党政机关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但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党政机关未从意识上认识到舆情监测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其次,危机管理部门的不足。舆情的前兆信号不能被及时察觉,直到形成巨大的舆论漩涡才着手开始应对,使得我国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会损失巨大。没有将舆情监测纳入日常工作,我国大多政务微媒体这种事后才解决的态度,根本不能及时遏制事态的发展,故常出现政务微媒体的处置跟不上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化的局面。只有建立常态化的预警机制,“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掌握舆情的最新动态,对谣言及时回击,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完善政务媒体的信息发布策略
(一)创建专业化的政务媒体管理团队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
首先选拔优秀人才,设置专人专岗。政务微媒体要想持久运行,就必须挑选出一批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统筹全局,具有危机应对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共同负责政务微媒体的日常运营和维护,提高管理的专业化。并设立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在主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协调资源配置,重点把握突发情况。其次,通过内部评估、媒体评估等手段,将工作进展和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健全激励机制,对评分高的、实际效果好的部门予以表彰和实际奖励,鼓励其他部门进行学习。最后,加大政务微媒体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政府部分要定期的开展新媒体运营的培训课程。通过开展讲座课程,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善于总结自身的不足,开展多方交流,借鉴其他政务微媒体的优势之处,完善自身。通过以上方式让管理者树立危机意识,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已掌握的事情起因、经过、发展现状、危害波及范围、结果、应对措施等内容公布于众。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媒体在发布时机和公布的事件完整性上优于其他新闻媒体,才可以抢占舆情引导的先机,防止谣言的产生,才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缓解不安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二)建立政务媒体应对机制
首先建立预警机制,研判预警工作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整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微媒体时代,原本海量的网络信息在微平台的作用下,传播更迅速,覆盖更广泛。针对这种现状,尽早的感知网络舆情的信号,做到全面的排查、评估和分析,就能为政府处理危情赢得时间差,既有利于避免仓促应对,及时解决矛盾减少损失,更有利于体现政府的责任意识,树立权威和公信力。所以要健全网络研判预警机制。其次建立专业的预警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判断保证分析研判科学准确。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研判,是舆情研判预警机制的核心。必须建立舆情分析专家库,舆情分析研判涉及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计算机学科等学科知识,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调动不同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程瑶:《政务微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工业大学,2019。
[2]张鑫:《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在政府公信力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产业创新研究,2019(11):198-199。
[3]王愚:《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政务微信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及存在问题——以“12.31”上海踩踏事件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5,6(10):242。
[4]曹青:《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新疆大学,2016年。
[5]杜昱佳:《近十年《人民日报》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策略的研究》,湖北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