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民居的特征与维护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戴馨 李君
[导读] 砖木结构建筑目前仍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砖木结构建筑目前仍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着我国各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及优良传统,蕴含着极大的人文气息和艺术特色。本文从砖木结构建筑民居的特征、价值等角度,浅析了如何更好的对砖木结构民居进行维护。
         关键词:砖木结构;民居;中国传统;维护
        
         中国木结构建筑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鲜明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传统木结构建筑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残损病害与拆除。近些年,人们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愈加强烈,各地政府也对其引起了足够的关注,在保护与改造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民居方面上升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木结构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 [1]。
1、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及价值
1.1砖木结构建筑的特征
         我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民居的风格、形状等丰富多样,具有的特点是:①平面空间布局:多为长方形,另外不同程度的还有圆形、十字形等,一般具有地方特色性,主要随着生产方式、房屋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②主要构成部分:大部分屋身会采用柱子、枋及斗拱结合的方式,加上良好的榫卯结合技术,使得建筑具有稳定性,构件主要包括基础、砖墙体、木楼板、木楼盖等,此外还有楼梯、门窗等其他细部装修构件[2]。各个部位的有效结合是能够拥有多层减震、抗震结构体系的重要原因。③装饰:传统民居非常注重与环境相融合,方法包括:绘画、雕刻、书法等手段,通过对梁柱、枋、斗拱以及屋面瓦材的加工而获得不同的装饰效果,手法丰富、规则多样。④色彩:宫殿庙宇一般多为采用黄色琉璃屋面配以朱红色屋身,而民居建筑具有地域性的色彩特征,徽派建筑多采用白粉墙配以青瓦顶;北京地区的砖木结构建筑则大量运用红砖为砖木结构墙体的主要材料,门窗多采用白色[3]。
1.2砖木结构民居的价值
         传统砖木结构民居蕴藏着时代特征的信息,属于体现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是最为生动的客观实物教材,能够折射出国家精神、民族意志等,能够让群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很好的展示了人类生活的痕迹,能够激起人与建筑之间情感的共鸣。
2.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民居存在的问题与维护
         我国大多数砖木结构民居的建设年代过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病害。随着国家对传统建筑保护意识的加强,各地区相继有了民居保护与改造的单位,通过实施相应的维护、修缮等技术,相关破坏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4]。通过一定的维护与加固修缮改造之后,可以延长这些建筑一半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3.1风化问题及维护方法
         砖木类型的民居在长期侵水的情况下,会在其表面呈“墙硝”变化,这是砖的风化现象。

这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建筑物表面受损,导致形体膨胀而出现“脆裂”,久而久之,会造成墙体承载力降低,在遇到地震时容易产生裂缝和坍塌。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切断地基基础中上升的毛细水、渗透水等,加强防潮,例如利用无色防水的外墙涂料进行进一步加固,既能保留原有的建筑色彩,也能阻隔渗透水[5]。对于木材的风化问题,会导致木材强度的降低以及开裂现象,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例如涂耐水、抗紫外线的涂料等。                    
3.2冰冻问题及维护方法
         在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中,粘土砖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不抗冻是粘土砖的一个特点。冰冻的自然因素会对房屋的实用功能造成很大的破坏,极易引起砖块的碎裂、剥落等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外墙防水砂浆等方式对房屋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缮,能够有效地减弱冰冻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3.3地下水影响及维护方法
         由于地下水引起的浮托、潮湿等问题,极易造成地基土承载力降低,从而导致建筑物失稳。最常见的加固技术包括: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基础加深法、加固木桩法、扩大基础底面积法等等。在解决地下水侵蚀问题时,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完善基坑及构建沟渠排水系统,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等加强传统民居的隔水保护,使其具备抗侵蚀性能。
3.4白蚁问题及解决方法
         白蚁是破坏砖木结构建筑的一种多发因素,其能够蛀空梁柱,引起建筑物失稳、坍塌等,时间一长就会威胁到建筑物及人身安全。解决白蚁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粉剂毒杀法、诱杀法、土壤药剂处理法等。
4.结束语
         通过以上问题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中国传统砖木结构民居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且维护手段相对丰富,这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民居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鼓励个人及组织团体等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文化内涵,为保护我国传统古建筑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涤.在流水线上造木屋-贵州剑河圆方木业的转型与发展[J]. 绿色环保建材, 2015(7):34~37.
[2]蔡苗苗,陈晓杨. 民国时期砖木结构保护修缮研究[J]. 建筑纪实, 2019(09).
[3]孟杰. 乡村风貌视角下北京地区砖木结构民房一体化改造设计研究[D]. 天津大学, 2017.
[4]秦德颇.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C]// 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 2010.
[5]王艳,武俊曦,刘思远,谭小蓉. 灵泉村古建筑的灾害分析与维修加固建议[J]. 建筑结构. 2007(37).

作者简介:戴馨(1994.4-),女,汉族,籍贯安徽天长,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木结构建筑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君(1971-),男,汉族,籍贯云南保山,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木材物理与木质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