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因材施教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韦龙轩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也随之出现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也随之出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因材施教的思想,可以针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育,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同时因材施教也会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当前时代下,因材施教一直受到教学改革研究人员的关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思想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开展因材施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前  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作为必修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教学的层次性与选择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精力不集中,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导致数学学习无法达到课程相关规定,因此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传统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教学。因此,需要对每一位学生在层次上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针对性的复习方案,因材施教,使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实际价值。本文以因材施教思想为中心,简述因材施教思想对高中数学的实际价值,为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意义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材施教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育变为了教人化人。高中数学教学应在细节上下功夫,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教育基本,培养学生健全自身人格,使教学发挥出实际作用。高中数学教学应突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度,在这样的氛围下促成勤奋好学的学风,使高中数学教学进一步完善[1]。
(二)以因材施教解决实际问题
        在因材施教教育理论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进行师资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将多个方面的问题全面规划和完善。同时,教学活动设计安排需要以因材施教进一步落实,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找准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并对当前的难点加以突破,使因材施教贯穿在整体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而使教学方案创新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数学教学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使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提高[2]。
(三)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在现代数学教育课堂教学现状上来看,很多教师还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无法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使得高中数学课堂相对枯燥,学生无法从中探索到数学学科的真正奥妙之处,导致教师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在因材施教理论的引导下,课堂教学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3]。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实现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以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因材施教教学理论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依据设立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发展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真实体验数学知识的重要实践价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师在设计的问题时可以贴近生活生活。例如:在讲《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一个班集体划分为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让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空间中平行的现象,下堂课时进行小组展示。如:一名同学通过ppt展示房屋建造的时候会存在空间平行的现象。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所涉及的原理是空间平行现象所成的对角,使学生了解空间平行使一种特殊形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去发现空间平行的原理,对《空间中的平行线》这一内容深刻理解。通过这类现场考察等实践活动,了解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了解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有效应用。
(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大多想象力丰富且创造、再创造能力强,因此可以创设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改变对于高中数学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当前阶段,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下功夫,使教学活动可以符合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设计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各类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想象力,使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理论创设情景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思考找出不同的解题途径,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深化发展[5]。
        例如,在课堂上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件展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通过课件获得有用信息,教师通过课件还原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日常生活哪些统计利用抽样统计,哪些统计利用全面统计。如设计实践问题(1)调查一个班级学生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2)点差地区某病毒的发病概率(3)统计某炮弹的杀伤力半径(4)调查水库中鱼和草的比例,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学习以对话的形式提问,要求学生说出其他不宜利用全面统计的例子,并说出理由,也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由教师进行及时补充,以多样性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中综合发展。
结束语:
        在当前阶段,应以因材施教教学理论为基础将教学难点不断突破,以此开拓实践教学思路,建立个性化、多元化教育模式,使整体教育体系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涛.因材施教——高中数学差异性教学方法漫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17.
[2]袁红春.分层教学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06):66-70+100.
[3]张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构建“和谐”教学新模式——我校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6(33):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