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之际,电能的实际需求大幅增加,电网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然而从电网管理的现状来看,因为管理工作并未落实到位,所以线路耗损持续加大,这样一来,资源浪费变得较为严重,电网也无法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而要保证线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必须要加强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工作。鉴于此,本文对计量管理实现降损增效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线损管理;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
引言
线路损耗对供电企业的运营发展有诸多不利的影响,对于线路损耗的管理是供电企业的重要课题。而电力计量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线损管理的效果,从各个方面解决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线损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对于电力计量自动化和线路损耗的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更好地降低供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保障供电企业的效益,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概述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将计算机、电能计量、电力营销、数字通信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起来,通过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系统中相关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对这些信息展开全面分析。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予以分析可知,其运行的通信载体主要有两个,即专用通信网络、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另外,可利用数个计量点来完成测量工作,这样可以使得所获数据更为精准。对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予以充分应用,可以使得电网系统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而且能够确保电网运行更为安全,更加稳定。
2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线损计算出现误差
在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对线损工作进行管理:一是同步搜集有关的电表数据;二是分析计算线损的相关情况和数据;三是找出导致线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展开相关的解决措施,防止再出现线损的现象。但是因为目前电力企业所采取的线损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和传统,容易出现在开展线损计算任务的过程中被其他的一些因素所困扰,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数据不具备同步性、精确性和完整性,进而还是没有办法克服线损的问题。
2.2计量设施存在的问题
计量设施也会导致线路的损失消耗增多。一是计量设施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在计量的过程中无法精确地进行计量,从而导致电量损失;二是选择的计量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高供应低电量的问题,会严重增加线路中的损失和消耗。此外,一旦所选择的回路装置不合理,也同样会增加电能的损失和消耗。
2.3配电网分布不科学
要确保电力输送的质量,还需要确保电网分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也会对线路的损失消耗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配电网分布不科学,所采用的导线大小不合适会严重增加线路的损耗。例如,如果提供电能的位置和负荷地之间的距离较远,传输的线路太长,那么就会增加线路的损耗;如果采用的导线截面不够大,在传输电流的过程中也会加大电能的损失。
2.4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目前,部分技术人员本身业务水平较低,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技术性的问题。由于技术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也很难发现计量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及问题,进而导致计量设备处于负荷过大或者负荷过小的情况,进而影响设备的准确度。由于技术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设备安装流程,所
2.5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线路损耗
从输配电传输的现状来看,三相传输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然而运行的过程中,三相负荷是会出现失去平衡状况的,如果平衡度在20%以上,那么电流就会剧增,此时,损耗就会明显加大。
3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线损管理的建议
3.1建立模型
展开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将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予以充分应用,可以构建起线路损耗模型,这样可以使得线路损耗、计量点线损的分析更为准确。在对线损管理模型予以实际应用时,一旦线路中出现了异常,可自动进行调控。在对常规数据模型予以构建时,通过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可以获得所需的数据,这样就能够对运行数据、标准数据展开比较,这样就可将线路耗损的实际情况准确呈现出来。在对线路耗损展开管理时,通过模型可以使得线损率的计算更为精准,相关的数据更加真实。
3.2监测系统
电力计量自动化的功能之一是监测系统,展开线路损耗管理时,将检测系统予以充分应用可以使得损耗分析更为准确,尤其是展开多维度检测可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切实呈现出来。当电力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要对每个监测节点的相关数据予以采集,这些数据要集中到末端设备进行处理。当电力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通过监测系统可以使得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而且管理能够更为精细。如果将电力运行、电力营销这两个系统切实整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得营销系统对运行数据予以利用,利用计算机可以使得人为疏忽导致的损失降至低,线路损耗自然就变得较低。
3.3积极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新型的计量设备层出不穷,并且有很多先进的计量设备已经应用到供电系统中,所以就需要供电企业针对新型计量设备的技术特点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新型技术能够顺利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培训内容也需要针对系统广泛使用的计量设备特点进行优化,这样能够让新老员工能够不断反复审视现有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点,达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在培训内容中,也需要融入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率。
3.4促进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由于供电技术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很多先进技术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体系。因此,供电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各项计量设备的特点以及运转原理,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从安装、维护、故障排查等角度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为后续计量设备的应用以及开发提供丰富且有效的技术资料。此外,相关单位也应该促进当地有关部门制定先进计量设备应用开发鼓励政策,为计量设备的更新换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5应用于日常的用电检查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日常的用电检查是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任务。传统检查是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去场地对日常的用电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的情况,这项任务工作量非常大,由于是人力劳动,因此工作的效率是有限的,而且极易产生误差,容易导致线损最终的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如果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日常的用电检查作业中,能够有效及时地收集现场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质量。这不但给线损的分析工作带来了可信度较高的数据信息,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出现窃电行为,排查出电能计量出现问题的原因。当电网系统出现异常行为的时候,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会自动进行报警,而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获取报警点的电流、电压以及电能负荷的相关情况,从而得知用户具体的用电状况,进而增强对用户用电的管理。
结束语
供电系统中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电网的供电能力。作为智能化供电系统的基础设施,电力计量装置的运行稳定性以及准确性则成为供电系统远程控制的基本条件。为了进一步促进供电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则需要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质增效措施,从而获取完善、准确的计量资料,为后续开展供电系统的优化、故障维修提供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崧.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5):121-122.
[2]高歌.基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线损管理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04):123-124.
[3]刘斯文.谈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案[J].电子世界,2018(0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