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网调度的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研究 肖超祖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期   作者:肖超祖
[导读] 为了使人们用上更加实惠、安全且可靠的电能,
        摘要:为了使人们用上更加实惠、安全且可靠的电能,供电企业必须加强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程服务质量,确保人员数量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自动化管理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配网调度;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研究
        1导言
        电力调度配网自动化,指的是采集配网运行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此外,配网自动化还具备多种运行功能,能够向电力系统在线提供各项运行信息,实时管理数据库,为调度工作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2配网调度管理的现状
        2.1管理人员对配网调度工作没有较高重视度
        现在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对相关的配网调度工作产生很大程度的重视,同时管理人员也对配网调度的管理造成了忽略,而这就会对配网调度工作与配网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关的配调工作人员其本身的专业素质相对来说又比较低,而这就会导致整个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难以提升,甚至还会对电力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造成影响,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2.2我国的配网调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于我国的配网调度管理工作来说,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而这就会使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还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使整个管理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除此之外,虽然我国个别地区已经对配网检修方面开展了相关的优化工作以及完善工作,但是个别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技术却不达标,根本没有科学合理地掌控整个配网负荷的分布情况,而这也就对整个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3配网调度工作不集中
        现在我国的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在开展配网调度工作的时候不够集中,而这就会导致整个配网调度工作的流程变得更加复杂,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也就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随之也会有各种不必要的问题产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主要就是停电方面的管理以及操作管理还有调度记录等。但是这些管理内容所在的信息系统是各不相同的,而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开展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时候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然后再整合处理这些需要管理的内容,但是现在这些信息并不能实现顺利传送,而整个管理工作的精准度也无法得到保障。
        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研究现状
        其实配电网自动化指的就是运用相关的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还有网络技术等和电力设备之间进行相关的结合,然后再把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状态下以及发生事故的状态下的监测、保护还有控制等工作管理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使供电的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使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就可以变得更加有效。其中配电自动化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指的就是完成整个馈电线路的监测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故障诊断等工作,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运行状态方面的监测还有远方控制以及就地自主控制等。第二就是变电站自动化。其中数据方面的采集以及计算处理、还有整个工作状态的监视、开关方面的操作控制与闭锁等是变电站自动化中的一些基本功能。而第三就是前文已经介绍过的配电自动化。
        4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4.1忽视核心基础功能和系统应用价值
        企业过度重视故障处理环节,致力于系统的恢复能力,虽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应用范围有限,无法全面推广。此外,在系统内只解决了少数馈线自动化问题,无法兼顾全部电力配网,科学化管理手段弊端甚重。企业往往在前期投入了过多资本,但在后期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对设备要求较高,而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商并不熟悉配网流程,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变化,导致产品的不适用现象严重。
        4.2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建设问题
        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需要合理进行系统设计。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较为复杂,当前普遍存在职责不明确、运行管理工作滞后、数据维护和系统应用得不到重视等问题。部分企业将DMS当做简单的集成,极大影响了系统功能。此外,配电网网架的规划不合理,忽略了地理环境、负荷性质和网架结构等因素。
        4.3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不足
        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无法匹配,基层工作人员并未认识到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该系统本身就是电力系统技术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工作人员人数较少,难以满足用工需求,且他们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而企业的人员管理和培养工作存在缺陷,导致配网管理的工具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使得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受到限制。
        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在调度自动化的水平上,仍与世界先进技术存在部分差距。虽然在近些年变电所建设与改造的阶段中也采用了更新的技术,但是在整体上分析亦然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以自动化系统的CPU负载问题为例,虽然目前的运算能力与容量都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十倍以上,但是相对的负载也同步增加。Polling与CDT远动规约依然存在选择问题,其规约内容在较为广泛的应用中,需要明确远动装置必然会与其两类规约形成并存的趋势,并且长期发展持续。那么在进行远动装置的规约选择中,必然需要考虑选用原则,而其选择基础由本电网的调度自动化与视通道的数量以及质量决定,不可盲目追求其Polling远动的效果。对于此时的系统开放性问题,必须体现出对软件平台的支持以及硬件平台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标准的开发中,接口与模块间的功能发挥,也需要支持拓展功能的实现,才能在应用过程中保护系统集成与互联的一体化,基于方便系统接口与其他系统间的信息传统,才是其系统提供开放式环境的保障。分布式与模块化是电力系统中调度自动化的重要设计内容,其技术组件在实施的基础上必须构建统一的标准,而作为分布式的结构体系,也能够为交换数据提供解决异构问题的方式,而此项技术就是重要的面向对象选择的优化。在精准的计算出电力系统能能够及时调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会产生最终自动化的结果。而其遵循技术的面向对象标准也是较为先进的理念,在解决此问题的实现程度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构建无人值守的监控电力管理系统,是目前相对一致的发展需求,而从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中进行评价与分析,不仅需要实时监控与远程控制的需求实现,同时也要完成安全评估与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才能能够在出现电力故障时第一时间进入解决问题流程与实时报警,从而完成调度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步提升,才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更为完善,以及提升相应的工作效率。
        6结语
        智能化的调度模式具备了较高的发展前景,也是其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对调度技术进行智能化的数据信息集成,必然能够提升相对的信息传达速度,而在结合故障判断与预防预警的功能实现上,智能化的结果也将规避人为疏忽和遗漏,同时也能计算出更加全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可视化的技术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其电力系统中实现价值体现的前提,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其可视化程度的发展,同时在表格、文字、数据中的表达方式与离线信息系统,转换为可视化的图形信息,才能直观表达可以进行的操作与运行方式,从而提升技术人员对其电网故障做出及时检测和判断。
        参考文献
        [1]曾瑾文,殷晓越,殷艺.配电网的安全调度管理及对策[J].大众用电,2018,32(04):40.
        [2]刘成智.电力调度配网自动化管理方案研究[J].通讯世界,2017(20):210-211.
        [3]徐磊.信息交互总线IEB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硅谷,2014,7(24):13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