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电力二次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23期   作者:张伟 杨记平 张宏伟
[导读] 电力系统设备的二次检修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中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摘    要:
        电力系统设备的二次检修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中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关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拥有高度的重视。在现阶段当中, 我国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检修当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等问题的发生, 从而不断影响着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因此, 主要简述了变电电力设备的检修与维护的重要性以及检修与维护的措施。
        关键词: 变电; 电气设备; 检修与维护;
        变电二次设备主要由运动设备、继电保护设备及监控设备构成。由于二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法预知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故障时间与故障频率, 因此, 现有的二次设备保护规定显然达不到当前设备运行要求。当前二次设备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初始状态、直流控制系统、二次回路信号的正确性及直流控制系统在回路上的运行状态。只有通过不断分析变电二次检修中频发的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 才能有效预防电网故障, 从而使电力企业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
1 变电二次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1.1回路监测问题
        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结构, 关系着区域用电调度的可持续性, 影响着配电网经营收益水平。由于二次检修中对回路监测不到位, 导致区域用电水平逐渐下降, 影响了地方供电资源的一体化控制, 并且对用户日常用电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 阻碍了网络化调度系统的设计方案。二次回路及自动装置构成二次设备的结构。当前, 由于状态监测的可行性逐渐提高, 设备电缆及设备继电器组成了二次回路, 这种组成结构呈现出分散化形式, 只有利用监测回路接线及继电器触点才可实现回路的监测, 这种方式加大了监测难度, 还增加了监测成本。
        1.2电磁干扰问题
        由于众多的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融合在二次设备的系统中, 电磁会对状态检修产生一定的干扰, 从而引起采样信号失真、自动装置故障, 甚至造成元器件的破坏等问题。因此, 在进行状态检修时要先进行干扰检测, 验证二次设备的兼容性, 监测管理二次设备系统中的敏感器件及干扰源。例如, 变压器保护接线缺乏足够的更新空间, 避雷器及其线路位置与配电网结构不统一, 同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故障风险。
        1.3状态检修问题
        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 供电系统所用设备达不到预定要求, 导致农村配电网运行效率低下。此外, 设备更新、在线监测、故障防护等设备防护不足, 降低了供电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这些限制了农村配电作业状态。通常情况下, 二次设备检修只有在一次设备停电检修后才可进行, 因此, 要先检测一次设备的运行情况, 再进行二次设备的检修, 从而保证二次设备安全运行, 进一步提高检修效率与降低成本。
2 解决变电二次检修问题的对策
        2.1 重视设备维护检修管理是调整业务模式的一种路径,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变电二次检修业经济营运方案, 以竞争促进改革, 以改革创造效益, 这是必然趋势。当前, 造成变电二次设备的缺陷与插件损坏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 在处理二次设备的缺陷时必须以插件的更换作为处理措施, 这就要求保护装置硬件具有较好的质量, 同时, 要增加二次设备的维护管理力度, 针对频发的缺陷进行分析,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从而使状态监测工作有效实施。
        2.2 完善检修体系安全检修是检修管理管理的根本, 以环保角度实施战略性调整, 体现了变电二次检修工程改造的安全趋势。检修管理模式能够构建安全分析平台, 对变电二次检修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指导方向。

二次检修的过程需要分层次进行, 先充分了解二次设备的初始状态, 再分析其运行状况, 最后根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定状态检修流程。二次检修前, 一定要了解实际设备运行情况,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制度, 将电力设备的检测管理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 明确管理任务及管理权限。另外, 在具体二次设备检修过程中, 在了解设备状态信息后才, 再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计划, 进一步减少检修时间。
        2.3 完善监测系统当前, 我国变电二次检修呈现大规模扩张趋势, 以满足不同地区变电二次检修运行要求。“质量优先”是变电二次检修的指导思想, 及时排查与处理安全隐患, 对变电二次检修变电二次检修可持续运行具有保障性作用。二次设备的检修是基于监测系统的基础之上, 所以要完善监测系统, 具体可通过在线监测技术。监测系统并不是单纯地监测某个元件, 而是针对某一个子系统、子单元与整个元器件进行监测, 从而获取实时有效的监测数据, 进而为设备状态评估提供科学参考。完善监测系统除技术引进外, 还要建立起相关监测管理制度, 保证内部运行规范。
        2.4 加强检修力度新控制平台中, 检修管理模式加快了变电二次检修区域的改革建设, 利用智能体系完善新型功能平台, 建立更具网络化的系统调度方案, 这些都实现了变电二次检修模型数据监控平台的最优化利用。二次设备的检修维护要求是在停电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故障问题, 在以往的检修工作模式显然是达不到当前设备检修的要求。在当前检修工作中, 主要执行一次设备检修, 再进行二次设备的检修, 二次设备的检修只是围绕着一次设备进行, 因此, 在检修过程中必须制度设备状态的检修标准, 从而为检修工作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3 变电二次检修制度改革对策
3.1 检修技术管理
        通过多年的发展, 无线电监控的信息管理范围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 监控领域已经增长到三赫兹, 软硬件一体化。随着高端技术的发展, 波段删除等效果已经充分实现, 该领域的设施设备呈现出微小型和智能化的趋势。最新设备与传统的设备相比拥有多项检测效用、有很高的外延性。由于使用了行业统一的信息传输标准, 该领域信息共享和信息监测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通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已有了很多长足进步, 但还需积极引进学习无线电信息管理的最新技术, 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
3.2 二次线路管理
        变电二次检修质量隐患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检修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进度最优化管理, 对现场检修及后期管护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检修人员要坚持质量检修原则, 从现场作业、材料配制、地质勘察等方面强化管理力度, 全面保障变电二次检修作业的质量性。空间结构是变电二次检修设计的另一个重点, 利用多种平面组合方式可增强变电二次检修设施的稳定性, 避免因结构布局不当造成的风险隐患。
3.3 检修操作管理
        “检修管理技术”是信息时代的变革趋势, 也是诸多产业机构协调发展的新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带动事业发展是必然决策。结合“检修管理技术”发展内涵, 对测量功能升级趋势及改造对策进行总结,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测量建设关系着安全, 以检修管理技术为基础构建定向测量系统, 可实时掌握相关的数据信息, 降低定向测量操作的失误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变电二次检修关系着区域用电水平, 对变电系统调度运行有着直接性作用。基于信息科技创新趋势下, 变电二次检修工程要引入检修管理系统, 从多个方面提出变电二次检修改革机制, 为变电调度运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 检修人员要掌握检修技能, 对常见变电故障深入分析, 掌握紧急处理与应对技能, 以免检修不及时造成的能耗损失。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变电二次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低碳世界, 2017 (14) :46-47. [2] 刘日兴.变电二次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 (1) :182.
[3]刘晓燕.继电保护二次电压切换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自动化应用, 2017 (8) :139-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