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舞蹈教育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孙赟德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舞蹈开始频繁地出现于各个电视台文艺晚会、各大中小院校的文艺会演,甚至各种名目的茶话会、洽谈会也要舞蹈助兴。由此可见舞蹈在当今社会的盛行。但是众多的舞蹈大多由专业的演出团队表演,来自普通学校的屈指可数,即使有,也只是舞蹈队或舞蹈小组中几个颇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在表演,广大喜欢舞蹈的学生却未能参与其中。
关键词:舞蹈;小学;教育

正文:
        我国现在正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发展,有些省市甚至在高考中进行专业加试,其成绩加入高考总分,或择优录取,这对广大爱好舞蹈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件幸事。然而如何实施舞蹈教育则是个难题。在群艺馆、文化宫、少年宫开展舞蹈教育,只能满足少数人的要求,而且对家庭条件有一定要求。而学校开展舞蹈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专业院校的后备人才,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这也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舞蹈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其实是一个道理,基本功的学习都是最重要的,是整个舞蹈学习的基石,同时也是舞蹈学习的入门引导。舞蹈学习的基本功包括压腿、下腰、劈叉、踢腿等,这些基本功主要是对学生的韧带进行拉伸,矫正学生的身体姿态,舒展身体。因为舞蹈的精髓是动作步步到位,把人美好的身体姿态展现出来,所以如果舞蹈学习者弯着腰曲着腿表演,自然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髓。比起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舞蹈中可以说基本功就是它的灵魂,而且基本功是贯穿于整个舞蹈学习生涯中的,那些花样繁复的舞蹈动作中都由基本动作衍生而来,基本功相当于运动前的热身动作,每次舞动前都要温习一遍来把身体舒展开。
        对于小学生来说,基本功的练习还能帮助身体快速发育,还能矫正身体姿态,例如很多学生有驼背的坏习惯或是走路内撇的习惯,在基本功练习过程中就能有效纠正这些坏习惯,舞蹈站姿的练习要求保持学生抬头挺胸收腹的姿态,压腿和踢腿练习都要求学生腿部绷直不弯曲,如果学生能够坚持每日的基本功练习,那么身体自然会习惯处于良好的姿态中,整个人的精气神也就出来了。
       
        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还未完成,身体柔软,有很大的塑造潜力。基本功主要是帮助学生拉伸韧带和筋骨,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出硬性规定,如一天需完成多少个踢腿等,但是切记不能做超出学生身体承受范围外的练习。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对疼痛很敏感,练习过程中韧带拉伸难免会有疼痛感,这时老师可以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初级阶段增加休息时间,并评选出动作标准的同学作为榜样起带头作用,这也是一种鼓励学生完成基本功练习的方式。老师应该杜绝使用蛮力帮助练习的方式,学生身体虽柔软却也脆弱,一时的蛮力可能就会造成脱臼骨折等严重后果。例如,很多老师在学生练习劈叉的过程中,使用蛮力强制拉伸学生的腿,踩住学生腿,用手强制下压身体,这都是不好的行为,很容易对学生身体造成损伤。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动作一一矫正,基本功的练习是一场长久战役,每天积累一点点,绝不能一蹴而就,做出对学生身体有害的行为。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该有的特点。在舞蹈教育中,集体舞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学生学会平等互助,消除学生的个别化、特殊化心理。即兴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其他诸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尽情欢乐,尽情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儿本性,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朱载堉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地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的音乐课有韵律操及唱游、歌舞形式,但在中学只有音乐课,且以欣赏、唱歌、理论为主。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变声期,而在唱歌时都存在只张嘴不出声的现象。舞蹈因是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能使学生情绪振奋,投其所好,使其认真学习。
        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以舞蹈动作为媒介展开的,通过对这个媒介的审视和细读,会唤起学生更多的艺术灵感,使学生渴望通过了解并掌握更多的舞蹈知识来回应自己所欣赏的舞蹈,以求心灵和精神上的共鸣,进而获取关于审美的独特领悟,提高审美能力。舞蹈教学中开展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儿童视野,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舞蹈教学的发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在这种新的认识中重新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境界,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乃至儿童格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是生活的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同样也需要归于生活。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本质是舞者与观众心灵的对话,产生心灵的震撼。艺术是没有国界、没有语言障碍、没有阶级之分的。教育学生和舞者演绎一部作品一样,都是用心去演绎、去体会的,这样才是教育的真谛。
        在小学开设舞蹈課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普及舞蹈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虽然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难,但是只要不断壮大舞蹈教育队伍,社会各界加强对舞蹈教育作用的认可、关心和支持,舞蹈教育一定能像音乐、美术、体育一样成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让他们在舞蹈中真实地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表现美,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韵葳,张刚.试论少儿舞蹈创新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6期.
[2]符姗姗.谈舞蹈教学中智力的开发及训练[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陈雯,崔鹃.浅谈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满江红.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尝试[J].美与时代,2003年05期.
[5]赵冷松.试论舞蹈艺术在少儿美育中的教育作用[J].内江科技,2006年06期.
[6]满江红.运用少儿舞蹈的审美教育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J].美与时代,2003年07期.
作者简介:姓名孙赟德(1999.2.1~),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单位(延边大学),职称:本科(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教学技法及运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