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差异化教学功能效用,释放体育课堂育人光辉——以中考体育教学为例戚鑫良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戚鑫良
[导读] 因材施教理论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就早而有之,这个道理在现阶段仍然没有被教师所积极运用和强化
        摘要:因材施教理论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就早而有之,这个道理在现阶段仍然没有被教师所积极运用和强化。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对学生差异化发展是不理解的,使得教学内容教学结构过于统一化,忽视了学生差异化发展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满足自身需求,进而出现了厌学情绪。对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大部分初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难以发挥出预期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便是由于初中体育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方法过于统一,很难在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以彰显因材施教理念的价值。因此本文分析思考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差异化教学功能,来渗透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的锻炼意识和锻炼水平,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自身思维已经处于形成关键时期,其自身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经历关键阶段,因此,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关键时期科学化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身体素质锻炼过程中增强自身体能,以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锻炼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便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运用差异化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创设,并改善统一体育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弊端。因此在初中体育产业化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借助学生不同需求与不同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增强学生个性化身心素质,完善因材施教体育教学理念的潜在功能。
        一、体育教学差异化体现所在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差异化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基本层次。
        第一,初中教学差异化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运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差异化教学理念内分离出对教育目标的差异化追求,以发挥差异化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质量与水平。
        第二,通过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能够最大化缩小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发展,在缩小教学目标差异化之中,主要是通过差异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身体锻炼预期和欲望,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合理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以避免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亚健康状态,为学生身心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与身体素质基础。
        二、现行中考体育所彰显的负面影响
        在目前中考体育实施过程中,对初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这方面负面影响主要是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教师在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程锻炼的行为进行评价过程中,通常会以中考标准来进行参考,使得在学生体育锻炼评价之中缺乏客观性与公平性,降低了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自身终身锻炼意识形成积极性。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以分值和未来升学来考虑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虽然中考是初中学生体育课程锻炼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大部分学校之中中考体育结束之后,便不会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设计与安排,从而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对自身身心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得学生难以在长期学习压力之下调节自身学习压力与紧张情绪,造成了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不利影响,无法为学生构建一个锻炼身体素质的教学氛围。
        1.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负面影响。
        在中考体育标准之下,初中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从而增强学生中考能力。但是这种单纯的以通过体育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往往使得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起不到重视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初中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之下仍然以应试标准为主,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锻炼之中缺乏兴趣与热情,甚至在持续性中考体育标准压力之下产生了体育锻炼疲惫感。
        2. 对学生体育培养的负面影响。
        大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重要阶段,从青春期心理角度来看,这一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加感性,而且在面对中考标准之下,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性时,初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进而与初中体育教师会产生相应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化降低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使得学生在后期身体锻炼意识形成过程中,难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三、发挥差异化教学功能效用,释放体育课堂育人光辉
        1明确差异教学目标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差异化教学理念,需要初中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化发展特点,确定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师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差异化发展特点给予相应的关注,从而在观察与分析学生实际情况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差异化教学目标,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自身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发展,并激发自身学习潜能,以达到初中体育课堂差异化教学最终目标,为学生良好的身心素养奠定基础。
        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针对立定跳远的小组,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立定跳远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至于已经拥有较高立定跳远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由进行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置不同的体育兴趣小组,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互动,通过不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制定,实现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2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与渗透过程中,传统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正在发生悄然改变,其中以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为基础的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成为了初中体育教学主要渗透理论和思想,并强调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身体健康发展的主要宗旨,以关注学生差异化发展。学生在初中体育差异化发展环境之下,自身学习潜力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在差异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理论之下,使得自身身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之下,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化发展趋势,树立良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在开始差异化课程教学前,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体检报告,通过询问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教师,对将要授课的学生以及特殊情况的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后续教学进度调整。

以立定跳远项目为例,除了男女生之间的体能差异外,还要注重个体间的差异,可以参考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利用分组的形式来进行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3?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1)创建差异化学习环境。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创造多样化与差异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初中学校应尽可能为体育课程预留更多教学时间,避免其他课程无故占用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与空间。第三,初中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创新优化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差异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体育过程中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与魅力所在,并在增强自身身体素质与心理素养基础之上,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分析学生心理需求。在初中体育课堂之中运用差异化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中满足学生不同心理需求,进而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处于兴奋与高昂情绪状态,以此将这种积极向上的锻炼情绪传染给周围其他同学,让课堂氛围显得更为和谐、生动,满足学生身体锻炼兴趣、热情,积极提升初中学生身体核心素养。
        比如实心球教学中,不是直接教授学生前抛实心球动作,先强调注意安全,给学生讲解实心球的特点。实心球不同于篮球、排球、足球,它有一定的重量。我们就是要利用实心球的重量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先让学生自己来动脑筋想练习方法,边练习边鼓励大家想出更多的练习形式。这时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高,有双手抛、单手抛、向前、向后、侧面、脚夹球等等练习形式。这样及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让学生熟悉了球性,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这时教师引入主题,教授前抛实心球技术,讲解技术要点示范动作。学生练习,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所设计的各种可操作性学习内容只不过是预先准备的,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暗示、启发、诱导等形式给他们提供帮助。所不同的是,在“尝试”学习的课堂上,教师提供的“图纸”大多是隐性的,而学生是可以进行“个性化建造”的。他的特点是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大量原始的、基础的资料,并且利用这些素材设计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并不需要全部显示给学习者观看,而是要让学习者自己在课堂上设计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并利用这种活动方式达成课的学习目标。
         4?促成终身锻炼意识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学生好胜心理与自信心来直接影响学生锻炼意识的养成。可以说学生好胜心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够运用好胜心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潜在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环境之中合理化运用个性化学习与锻炼思维,提升自身身体锻炼素养。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为了急于求成而造成身体锻炼意识形成不规范,因此需要初中教师合理看待好胜心心理培养科学化发展趋势。
         比如在中考耐力跑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参与积极性不足,同时难以完成不同的体育训练活动。为了避免这一不足,教师开始以差异化的教学为依据,实施差异化教学。对身体素质较强,耐力较好,能够在耐力跑的过程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写出自己的练习心得与整理提高耐力跑的方法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经验。相对耐久跑比较差的同学根据自己素质与当前水平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教师对每个同学制定的计划做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让同学们既提高了运动成绩,也明白了科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样既体现了教学的差异性,也很好的渗透了终身体育意识。
        5引入多元评价方式
        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而言,课后评价与考核方式将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师运用与引入差异化教学理念过程中,便需要通过对考核与评价结构的改革来实现差异化评价,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将在最终教学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得到科学化落实。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差异化表现,通过公平性与客观性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考核,以提升学生自身身体锻炼核心素养水平。
        比如,教师在针对一些日常学习表现较为优异,但是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而对于一些考试较为优异,日常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批评,帮助学生改正日常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念之下中考标准对学生身体锻炼意识的不良影响,便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借助差异化教育理念实施因材施教思想,并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关注素质教育与差异化教学的结合,实际运用过程中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特点,转变与优化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对学生公平性与客观性的评价,挖掘学生体育锻炼潜在兴趣,真正提升学生身体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廷俊.新课程标准下关于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9):156-156.
        [2]张根荣.差异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名师在线,2016(12):8-9.
        [3]马晓燕.差异性教学策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8-49.
        [4]朱丽霞.初中体育要注重差异化教学[J];新课程(下);2018年11期
[5]刘锋.徐超.基于“类动作共性特征”的差异化教学——以水平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一课为例[J];体育教学;2017年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