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家爱因斯坦、艺术大师毕加索用他们的科学和艺术成果证实了一个简单而又明确的事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笔者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欣喜的成效,迫不及待地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希望能与同行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升华,共同发展。
关键词:激活、创新意识、引导联想、激发创新动机、启迪想象,思维连动性、打破定势,思维多向性、独创思维。
我们知道,人的智力是一种能力,是由思维、认识、记忆、想象、语言与操作技能共同组成的,而思维是它的基础,是根基。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的核心,是一种思维的高级形态,既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指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的活动过程。思维活动高潮,才能产生创新。创新思维作为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应从小发现,从小爱护,从小培养,并应落实于各种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在小学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根据自已创新教学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欣赏课,激活创新意识
在人类的发展长河中,中外艺术家们为我们留下了形式多样的优秀美术作品,特别是现代派绘画,艺术家们无限的创意、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启示,通过多媒体电脑平台,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陶治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时,学生们无不被大师奔放的线条、打破空间限制的造型和变幻的色彩所吸引。欣赏使学生由新鲜、好奇而激起浓厚的兴趣,并由此产生的创作愿望是不言而喻的。而“兴趣就像兴奋剂一样可以刺激、激奋人的创新心理活动,使人进入紧张兴奋的愉悦的心理自由状态,有利于诱导创新意识的萌生,进而形成创新思维。”所以有兴趣就有吸引力,有兴趣就能使学生全力投入,甚至着迷。曾有人问诺贝尔奖金得主丁肇中博士搞研究苦不苦,丁博士说:“一点也不苦,正相反,觉得很愉快,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妙。”著名科学家杨振宇在谈到科学研究的兴趣时也曾说到,做研究没有苦的概念,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它对人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
二、巧设问题,引导联想,激发创新动机
创新思维之所以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有价值意义的思维活动,就在于它是围绕着问题而产生、而进行,并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的独特活动。创新思维总是从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就成为创新思维产生的起点,因此问题怎样设置就成为创新思维能否产生的关键。例如三年级的手工劳作《我设计的机器人》一课,机器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对机器人的感知是通过媒体,如电视、报刊、杂志等,但对于真正的机器人,还未真正接触,真正认知,他们对于机器人还是停留在想象的阶段。于是,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机器人的录象来引入课题,然后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机器有什么外形特点?通过学生的回忆和讨论,总结出机器人的“外形都是由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基本形状组合而成的。”接着,我因势利导,再次设疑:要做一个机器人玩具,谁能想出最好的表现材料呢?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思考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深入研究,最终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很快,同学们都想出了很多能表现出机器人的手工材料,如大大小小的纸盒、废汽水罐、纸巾筒等。
在此过程中,我再继续设问: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设计一个什么用途的机器人呢?通过连续追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调动学生的全部思维活动器官,积极思考,乐此不疲,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结果是令人欣喜的,构想是大胆的,如设计一个能排除险情的机器人,设计一个能为人类建造摩天大厦的机器人,设计一个保护地球的机器人,设计一个科学实验的机器人……有的开始时设想不到的同学,听了其他同学的设想,很快受到激发,也能大胆地想出新构想。当然,其中有些设想虽非常大胆,新颖,但有不正确,如设计一个能为自己做作业的机械人;设计一个能赚很多钱的机器人;设计一个无敌大机器人,一按开关,即刻把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全部消灭,使全球成为中国人的天下……对于这些错误的设想,教师要小心处理,要在不打激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下引导其纠正。前轮学习过程完成了,学生荡漾在成功的喜悦中,接下来的工作是让学生在课余搜集制作机器人的材料,解决问题,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三、营造创新气氛,启迪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思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新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由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的一切方面。“想象画”为营造这种环境氛围提供了广阔空间。想象画作画自由度大,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而广阔,情绪饱满而热烈,而且,想象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智力激励法、省略内容法等。我比较常运用“省略内容法”,即有意在画面中留出空白,让学生根据画面给出的内容进行想象,梳理出过程和结果,把画面添画完整,丰富画面。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
1.同一种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完成,以《画太阳》一课为例。一名学生把太阳画成了方形的并带有窗户,他说只有把窗户打开,太阳才能是热的,才能工作。真让人感到创意独特新奇!另一学生把太阳画成了绿色,我让他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连太阳也变成了绿色。”我当场给予肯定和表扬了他们,鼓励学生们画画时都要像他们那样,认真观察、大胆想象。他们异常高兴,并把这种情绪感染了其他学生,启发了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探究不同的表现技法,培养独创思维
小学生经常用的颜料有:油画棒、彩笔、水彩、水粉。不同的颜料有不同的绘画效果。教师要与学生在一起分析不同颜料的特征,以使学生在作画时能灵活运用,并加以创新。例如油画棒,是棒状的笔,使用方便,运笔自由,可随意用颜料涂画各种形状,涂画的色彩可以重复、重叠、续画、间隔着画;色彩附着力强(没有流动性);不透明,柔软,浑厚,有油彩感;有些颜色有覆盖性;都对水有排斥性。油画棒适合面积较大的画幅,可在粗糙或平滑的各种质地以及各种颜色的纸上作画,也可以在木板、瓷板、玻璃等上面作画,并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表现技法:1.染画、涂画;2.勾画;3.单线平涂;4.点画;5.刮画;6.油水分离画;7.油画棒与其它工具的配合使用(与水彩、水彩笔等)。我们要想表现画面细腻或粗糙的不同效果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刀子将笔头削成圆锥状或鸭嘴状,画出有粗细、虚实变化的线。
当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找出创新教学的新路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取其可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