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崔恩燕
[导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摘 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直观更有趣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对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而且能满足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风格的审美需求。本文着重探讨了此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 现状分析 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策略
        教学手段是教师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手段得到不断的创新和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学手段指课本、粉笔、黑板、地图等等,而现代化教学手段指投影仪、收音机、电视、电脑等电化教育器材。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趋势,教师应合理正确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常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借助音频、视频的手段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的音乐视听感受结合起来,使课堂教育变成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探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2.丰富教育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中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资源。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音乐理解,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有着显著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增加学生可以接触到的音乐类型,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促进个性化教育。
        3.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就是信息化社会,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育领域内,利用现代化技术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就十分的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积极影响
        1.丰富课堂教育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教学质量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音乐技巧,音乐形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将课本内容展现出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学生可以对所学的音乐知识形成立体的感受,将音乐与图片、文字、视频结合,形成通感,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深度。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首先,可以利用音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首钢琴曲,以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于这首钢琴曲形成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贝多芬是如何创作出这首钢琴曲的,也可以利用视频,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贝多芬,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最后,教师可以结合音频与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分别展示这首钢琴曲三个乐章的音乐表达、思想内涵,加深学生的理解。
        2.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音乐素养,是现代化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之一,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帮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愈发的受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审美意识同样重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形式丰富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成为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而努力。
        例如:学校应当开展丰富的课外音乐教学活动,举行音乐节、文艺汇演、主题音乐活动会等。利用各种各样的室外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剪辑音乐、视频以及合唱伴奏的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营造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主要开展方向,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利用现代化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会愈加的突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就可以有效地开展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通过自身的对音乐与教育的理解,引导着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遨游。
        例如:在教师教授学生《渔舟唱晚》时,可以先利用教材与音频结合的手段,使学生对这段音乐有一个简短的认识,初步了解音乐的内容。之后,主要以视频的形式,结合教师的讲解为学生营造出符合音乐内容的教學情境,利用学生的想象力与音乐情景,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最终,结合教师的讲解与教学情境,使学生对于“渔舟唱晚”这一内容形成独特的自我理解,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素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教育的主题,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效果,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独到的作用。为培养现代化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改革,现代化教育技术必须在教育领域内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艳杰.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7).
        [2]李云.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考试周刊,2018(53):52-53.
        [3]张学涵.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8):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