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体技术是中职植保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其直观性、快捷性的特征为提高植保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式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植保教学经验,从提高课堂效率、标记重难点和引导学生参与这三个方面出发,阐述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植保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植保教学
引言:
中职植保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植保教师主要依靠教材中的彩图以及课后的补充图片辅助学生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方式缺乏动态性,不直观,再加上图片上无法观察到动植物的细节,因此有必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植保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消除学生对植保学习的抵触心理,激发学生对植保学习的兴趣,进而帮助中职院校培养出素质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在传统中职植保教学课堂中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流程刻板化,每次教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材,先讲解定义,然后再讲解重难点,最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弊端显著,一方面学生对于大量的背诵知识会产生抵触心理[1];另一方面中职植保学习内容是与自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这种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而脱离了实践,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次,中职植保学习过程中会涉及昆虫、植物、农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要想学懂这些内容必须要认识昆虫的形态、病害的特征等,因此在植保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但是在传统教学手段下,提供的图片数量较少,同时都是教材上二维图片,因此学生所观察到的信息有限,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植保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多媒体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采用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辅助学生学习。比如在学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放一些昆虫的声音或者给学生展示昆虫的图片,激发学生课前学习兴趣。在讲解《昆虫与环境的条件关系》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昆虫的生活环境。
其次,多媒体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可以在网上搜集大量的昆虫图片,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三位立体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昆虫体态,还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昆虫的器官和形态。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了大量的图片印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教师讲解的压力,大大提高了中职植保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重难点教学
中职植保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点比较散、需要记住的细节比较多,学习的重难点比较多。比如在学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时,学生需要弄懂病理程序、病原物、侵染性病害等名词,同时还需要牢记植物病症类型以及特征等学习重难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通过口头和板书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讲解重难点,然后给学生在教材上用线划出重难点[2]。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掌握起来比较抽象,同时口头讲解不清楚,学生很容易混淆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首先,在讲解《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标红、加粗字体等方式给学生明确重难点。比如对于名词解释等重点问题标记为黄色,对于植物病害的症状等难点问题标记成红色。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明确书中的重难点。
其次,对于植保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重复播放,让学生重复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案例,让学生活学活用,将重难点直接在课堂上应用。比如在学习到“植物病害的症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类病虫害图片,让学生分辨,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参与
中职植保教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农药基础知识》时,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接触的农药有哪些,一般农药都是什么时候打,打在哪里等[3]。教师先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然后再学习农药的分类、农药的使用等技术。同时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参与空间,比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梨树病虫害图片,让学生判断应用哪一种农药。
四、结束语
在中职植保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还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还要以课本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谢全仁. 浅谈微课在植物保护技术实训中的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2):21-21.
[2]赵帅. 园林设计中绿色园林植保技术的主要应用[J]. 花卉, 2018, 000(020):141-141.
[3]张壮志. 试论农药的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 2018(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