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教育就是结合生活案例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高中政治的理解。而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促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本文当中我们结合生活化素材,对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通过结合生活化教育优势,更好的发挥高中政治的引导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高中教学;政治课堂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本色教育:高中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课题编号是D/2018/02/94,主持人吴玉奎、胡颖)的研究成果。
引言
任何学科的知识其实都与生活相关,同时又高于生活。因此不同科目的教学过程都可以结合生活化思维展开教学,尤其是高中政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品德的养成需要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在实际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只是讲解课本知识,而需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亲民化。
一、通过生活化教育展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内容比较抽象且具有一定的思维性,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一些政治思想理论过于书面化,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所以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够高。而结合生活展开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上去思考和学习政治知识,同时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自己所熟知的东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化教育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
2.1结合生活现象,创新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理念是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更加符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要求。教学理念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教师教学观念生活化。生活化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了解生活化教育的意义,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教学理念渗透其中。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生活案例来映射政治课当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是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关键。第二,学生学习观念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同时利用政治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一些生活现象找到课本当中与之相对应的理论,比如在学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点,可以考虑当前,一旦发生股市危机,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进而展开分析和探讨。再比如学习哲学与生活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政治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嫦娥1号”发射成功的视频,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嫦娥1号成功发射是谁的功劳?这是不是证明我们能够改变生活规律?能否发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结合信息技术案例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政治的生活教育。
2.2结合生活教材,实现灵活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而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实例,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联想,引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要单纯的局限于教室这一教学环境,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环境。比如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同时将政治教学和生活相联系,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科技馆、敬老院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其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进做出一份贡献。
2.3引入生活素材,实行开放式教学
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理论性本身就比较强,学生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通常在我们愉快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记忆力可能会更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此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国家政策,引导学生来关注和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将所学知识与国家的政策方针有效的联合在一起,更好的领会其精神实质,进而提高他们执行国家政策方针的自觉性。此外,政治课的时政性一般都比较强,所以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时政实现理论知识和时代步伐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房价政策的变化。通过分析国家的相关购房政策,帮助学生分析宏观调控的原因、目的、手段等,提高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他们应用政治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育也开始注重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也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而结合生活化教育理念展开政治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去接受知识、懂得生活的内涵,实现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良好联系。
参考文献
[1] 陈兆禛.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分析研究[J].考试周刊,2016(78).
[2] 吴晓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