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文章以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问题教学的优势进行阐述,对如何利用问题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同时,为教育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思路;案例
引言: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以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问题式教学与新课程要求想符,对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进行分析。
1问题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优势
1.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对课本、辅助工具、教师依赖性较强。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探究学习意识[1]。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通过课本知识引导,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该教学方法功能的挖掘,展示其真正价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2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问题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与实施者。从问题设计、实施、分析到回答这一过程,都需要学生参与[2]。教师可以利用该教学方法的优势,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得到问题答案。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处理问题能力,推动地理教学更好发展。
2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应用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问题提出、分析、解决总结三个步骤,体现问题式教学应用意义,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内容为教学对象,对如何应用问题式教学进行分析。
2.1创建学习情景,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为了将问题式教学方法效果最大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将问题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提出来,进行层次性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发现知识的本质或者是内在联系。问题情景设计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知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围绕教材知识点设计问题,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章节内容主要是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描述,对造成荒漠化因素,不同时期表现等进行详细的阐述。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西北地区荒漠化自然因素与认为因素,了解不同时期的原因与表现,掌握荒漠化防治相关内容。问题设计时可以围绕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设计,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与质量方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第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体现,结合教材,分析人类发展对西北地区发展产生哪些影响。第二,从自然方面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第三,说一说你对荒漠化的理解,并探究环境保护欲经济发展的之间的关系。
第四,结合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分析有哪些有效措施可以预防荒漠化,如何解决当前西北地区存在的问题?当教师设计问题后,则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问题内涵,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2分析问题,提升学生探索欲望
问题式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课堂上,无论是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学生提出问题,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以此保证教学效果。问题提出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3]。在《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中的四个问题中,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以独自在课本上找到问题答案,而第四个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能力的考察,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荒漠化防治的看法。小组讨论中,教师也可以参与,适当的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降低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时教师可以问道,仅仅依靠树绿色植物种植,真的可以降低荒漠化的影响吗?在荒漠化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能够保证植物的生存,如何保证荒漠化不会继续发展。当教师提出疑问后,学生会意识到仅仅依赖一种措施是无法实现防治的,若想真正的解决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多种措施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3总结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当学生问题分析结束后,就需要教师的总结与归纳,升华教学效果。通过问题提出与分析,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对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者提出疑问,有回答问题的学生解答其他人的疑问[4]。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就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将课本知识点穿插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此有明确的了解。为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就荒漠化的问题进行拓展,利用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促使学生更好学习地理知识。通过问题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地理思维与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问题式教学优势的分析,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分析、知识总结等方式,提高问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该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方法,为地理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瑶,陈松林.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探讨——以“扎龙”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62.
[2]付礼煌.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反思——以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节为例[J].华夏教师,2019(29):25-26.
[3]赖秋萍,陈昌文,卢晓旭.基于明暗线索的问题式教学探究——以“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10-12.
[4]田锋涛,雷蕾.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建设'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