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方法探究黄玲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黄玲
[导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度逐年递增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度逐年递增。在初中阶段,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人物,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初中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究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班主任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比较陈旧和以考试成绩为中心及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及在学生中缺乏威信的问题,同时也探究班主任改善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出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级;班级管理;管理方法
        引言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的主要导师,是父母与教师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重要的桥梁。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是学生注意力和讨论的中心,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是最复杂的,不仅仅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学生成绩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受到班主任的影响。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效率,也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是班主任教学任务的核心。
        1新时期加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当下,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部分学生热衷物质享受,造成一种攀比风,动摇其认真学习的观念。其次,学生接触网络信息很方便,其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随着网络信息的渗透,尤其是受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初中生的道德退化问题比较明显。最后,当下的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的过度关注中成长,所以可能养成了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比如,叛逆、自我、任性、缺乏独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等,班主任有必要对学生加强管理,促进班集体的建设,使班集体更有凝聚力。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成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班主任要探索家校合作模式,同时,这也是班主任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班主任通过改进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2传统教育理念下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2.1班主任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比较陈旧
        一些班主任在实施管理的时候还是利用传统的方法,通过班主任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就会采取批评或者惩罚的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也与素质教育的预期相差甚远。
        2.2以考试成绩为中心及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和分数,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造成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部分班主任只注重学生分数,对学习好的学生非常关注和重视,忽视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唯分数论英雄。学习差的学生由于得不到重视,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由于过分注重分数,学生身上其他的闪光点被埋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在其他方面拥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掘,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容易埋没人才,不利于多种人才的培养。班主任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3在学生中缺少威信
        在我国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的师生关系传统是老师地位同长辈一样,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对待班级事务可直接决断,有很多时候并没有去有意识地争取学生的建议。而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也对此没有相应的意识,这样学生也就时常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短暂维持班级管理,但是却也并不能长时间保持师生关系的融洽。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可能会不赞同甚至反感班主任的这种管理方式,久而久之与班主任之间产生矛盾与摩擦,对班级管理造成困难。这就是班主任在学生中缺乏威信的表现,很多班主任会误解威信就是靠严厉的方式树立,这样的错误意识就导致了师生之间的矛盾,这是急需改变的。


        3新时期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方法的有效策略
        3.1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并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教育管理理念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依据,也能够影响班级的发展方向。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管理观念与思想十分陈旧,认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完全是“上”与“下”的关系,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的一切安排,学生也受制于班主任的权威之下。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难言和谐,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十分不利,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管理观念,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多用赏识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使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谐化。首先,班主任要遵循公正性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面对的是享有同等教育权利的几十名学生。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采用相同的标准来管理学生,这样才会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威信。其次,班主任要遵循师生互爱、互敬原则。班主任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对学生进行鼓励和疏导,而不是用批评的方式来应对。最后,班主任要树立科学教育的原则。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学生。
        3.2民主管理并以学生为本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性,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为本进行管理。大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小到班级具体事务的处理都要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切实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民主探讨的方式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遵守和落实。民主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3.3家长会和个别座谈结合
        家访和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表现方式之一,主要针对学习和纪律存在问题的学生。在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先把访谈学生的名单交到各科教师手中,并找学生做进一步了解。在家长会上,家长和各科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会有很多疑问,这也是传统家长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师讲完之后,家长想对自己的孩子再了解时出现时间不够的问题。而通过这种方式,使各科教师能更好地回答家长的提问,便于两者更好地进行沟通,使教师获得家长的认可。班主任还要结合课余时间与个别学生进行座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记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惑,走向更好的人生。
        结语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得到素养的提升。而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在学习方面缺乏自控能力,因此,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敦促学生提高学习注意力。当下,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掌握正确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威信,并且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塑造人格魅力的同时赢得学生的信任,维护好班级秩序。
        参考文献
        [1]李云.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文教资料,2019(16):139-140.
        [2]钟振东.初中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99-200.
        [3]张福祥.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16.
        [4]韩明月.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J].考试周刊,2019(24):18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