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品德课是指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的主要科目,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品德教育中应用情感体验教育模式,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为学生重视生命内在情感给予积极促进作用,将以往德育教育仅对学生道德知识关视以及约束外部行为的教育现状进行有效摆脱,更好的促进学生由内而外的自主规范自己。基于此,针对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教育的应用和实践探索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体验教育;实践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并未进行身心健全的发育,不成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育问题使得外界因素很容易影响到其行为和意识,而在小学德育中融入情感体验教育模式,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对比其他教育方式来说,借助情感体验教育往往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不仅能够将社会中不良因素对小学生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一定降低,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基于自身已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新的教育途径进行积极拓展,能够将切实可行且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情感体验教育应用和实践进行充分突显,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应用情感体验教育模式时教师就需要灵活运用身边可用的一切教学素材,确保情感体验教育价值充分发挥。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融合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个过程都能够体现师生间丰富的情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中涉及了较多的情感体验教育内容,如在品德课程中融入社会、语文学科等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中涉及的情感也十分多,如亲师情以及亲子情和友情等,同时也针对每篇课文情感体验教育重点项目进行了积极制定,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渗透情感体验教育以及融合学科知识提供了极大便利,相应也能够促使情感体验教育优势得以充分发挥[1]。因此,教师可以对德育教育和学科融合下情感体验教育模式的应用进行积极探索和不断尝试,确保德育教育有效性发挥。
例如: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选择可语文学科相结合,挑选其中适合的教学素材有意识融入情感体验教育,确保德育教学顺利开展。在小学语文中《称赞》对小学生的教育价值十分巨大,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语文课文开展德育教育,本章课文主要讲解的情感是友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称赞学生听到上课铃声想就安静坐在自己位置上的遵守纪律行为,借此帮助学生对称赞的快乐进行体验,之后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感悟,基于自身体验相结合开展与同坐间的交流互动,在两名学生围绕自然体验互相称赞的同时,体现的就是学生对称赞的有效感悟,此时教师通过对称赞带给他人快乐进行讲述,逐步帮助学生间友谊的增进,也能帮助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建立。
二、班会融合与主题教育
通常情况下,在小学阶段学校较常开展的活动就是主题教育,并且较为基础的活动组织方式就是主题班会。如何在主题班会中结合德育教育,进而有效运用情感体验教师,促进德育作用的最大化发挥是德育教育开展中需要教师加以重视的一项内容。
为确保通过主题班会讲情感体验教育进行有效实施,德育教师需要注意应对学生主体位置加以重视,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创新性活动,确保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认知能够以递进的方式转化为道德实践[2]。为了确保有序且有效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教师应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对满足学生需求的情感体验教育主题班会进行合理规划。
例如:以亲师情的情感体验为例,教师开展的情感体验教育主题班会就可以是“老师、您辛苦了”,班会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教师对其给予的帮助有哪些、关心有哪些、都在哪些方面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什么说老师辛苦了、辛苦在哪里呢?”,借助这些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教师给予的爱是润物细无声形式存在的、是潜移默化中影响的,促使学生懂得并学会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教育工作,有效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和不断努力,通过这些真实的体验,帮助学生做到尊敬老师、爱戴老师,看见老师主动问好,同时逐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态度以及喜欢教师,促进师生间的和谐相处。
三、亲情教育与家庭合作
为确保小学生道德水平得以逐步提升,教师德育教学中应立足于真实情感,如此才能促进情感体验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家庭中的亲情就是就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充分体验,因此教师开展德育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亲情教育和家庭合作来开展情感体验教育,借此帮助家庭之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对彼此的关心和爱进行真实的感受,促进家庭成员间情感交融的同时,保障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以及信任得以逐渐增进,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基础进行有效的问题,达到情感体验教育目的[3]。
例如:学校可以在学生的寒暑假期间对相应的家庭共读活动进行积极组织,选择一些相关爱的内容的书籍如《爱的教育》内容对家庭共读活动的开展就能够起到良好效果,之后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感悟进行记录,促使学生健康三观得以逐步树立。学校还可以在相关的情感体育教育主题班会开展中邀请家长参与其中,确保借助家校有效合作更好的保障德育教学效果,在这一环境中教师应对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进行积极设计,如“亲子共读”、“帮助妈妈做家务”等,为学生和家长间情感交流和互动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4]。
结束语:
对于作为一个人成长十分重要且关键阶段的小学时期来说,在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广大学校和教育从业者应对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对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进行积极探索。情感体验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达到小学阶段的育人目的。因此,在德育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这一教育形式加以积极运用,确保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曙祖.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52.
[2]袁玉泉.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J].学周刊,2019(16):78.
[3]周凌燕.小学德育教育中情感渗透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81-82.
[4]陈映群. 情感体验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