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而教师也难以一直帮助学生准备好所有知识,要想帮助学生长足发展得以有效实现,就需要学生自身将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做到充足掌握。小学阶段学生获取知识与否的重要表现就体现在阅读能力方面,而这种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存在于语文或英语等方面,小学数学中往往也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通过小学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仔细且充分的审题,为学生有效且准确解决数学问题奠定良好基础,也能借助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帮助学生后续进行更好的学习。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讨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式
通常来说,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甚至是数学知识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理解题意、或者出现理解偏差、或者对细节问题遗漏等,这些现象说明的都是学生阅读能力较为薄弱,不能做到仔细的读题,而这些对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数学成绩等的提升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应明确学生具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同时兴趣对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教师教学中为确保学生良好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就需要对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进而在学生具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良好数学阅读气氛的营造对学生阅读数学文本兴趣的激发能够起到良好作用。在营造良好数学阅读氛围的过程中,应借助家校合力共同创造,如此才能进一步发挥良好数学阅读气氛的功能作用[1]。
例如:从学校角度来说,数学学科教师可以和班主任共同合作营造教室内的良好数学阅读氛围,如可以在教室内的读书角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趣味性数学绘本和模型等的充分购置,加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对一些符合课程教学内容绘本的有意识运用,借此引发学生数学文本阅读兴趣,逐渐引导学生走入到教室内读书角进行积极自主的阅读,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以及阅读能力有效培养奠定良好基础;从家庭角度来说,数学学科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过微信群以及qq群的建立,在群中建议家长对利于学生数学阅读和数学学习的课外读物进行积极构建,如《有趣的数学世界》《数学城堡的探索》等数学课外读物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数学文本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二、教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随着小学学生逐年升级,相应的也增加了一定的词汇量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同时在不断的阅读中相应的也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逐渐升级的情况下,也会逐渐加深知识的难度和广度,在学生现有认知能力下,并不能保障充分有效的阅读,也难以将数学语言的特征抓住,同时阅读方式的应用也不一定恰当。基于此,教师在指点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文本阅读过程中,就需要确保指点以及引导方式的明确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轻松的学习、灵活有效的应用。
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特征加以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对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等十分有利。
例如: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内容中,往往会包含相应的文字以及符号和图形等多方面语言,而这些语言形式所体现的就是数学语言,数学文本往往就是由这些语言所构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帮助学生对这些语言的含义以及特征和作用以及用途等进行充分掌握,如此才能保障学生良好且有效的理解数学文本内容,也能够准确且无误的数学文本所表达的数学信息,如在教学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知识内容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这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长、宽,还有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题目就充分包含了三种语言,即图形语言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关键的文字语言为: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符号语言则为:12,教师可以借助这一题目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着三种语言,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些语言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学生仔细的审题,才能帮助学生围绕这些语言探索具体问题,也能为学生后续解题时有效运用这一审题方式,实现学生对行之有效阅读方法的掌握。
三、进一步培养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对数学语言特征分析、将数学文本构成进行了解、并教授给学生良好阅读方式的情况下,并不代表着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以及提升目标得以完成,这些方式仅仅能够说明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完成了一部分,仍然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更好的指引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保障学生阅读能力得以逐步提升,如此才能保障数学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完整性,有效实现教书育人[2]。课堂教学以及学习必然离不开课堂上的互动,缺乏互动以及沟通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没有活力且缺乏灵魂的,因此,为确保学生阅读能力得以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教师就应注重课堂互动。
例如:互动过程中的交流以及表达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教师可以从师生、生生等多角度进行互动以及表达交流。如教师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来达到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表达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之后布置给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或问题文本,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文本内容展开具体的合作交流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而在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围绕文本探索并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就是每一个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不断深化的交流和互动,也会促使学生的深度阅读,积极探索每一个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借助合作交流和探究,运用相关的任务以及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或文本,必然会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结束语:
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时,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往往是教师课堂所重视的,同时也会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过于看重,相对的在培养且提升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以及能力方面则往往忽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基础就在于学生良好数学阅读能力的具备,这一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倪延琴.小学低段数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28):62-63.
[2]郑桂春.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2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