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以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能促进教学发展,使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高中数学知识复杂,难度较高,利用信息技术能促进教学,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应认真分析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措施。本文首先分析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进而分析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促进高中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进课堂成为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直白,帮助学生整合学习资源,有效降低教学难度。然而现代化的技术并不能取代课堂互动,在运用该技术时也要讲究策略,以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积累学习经验。
一、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即便信息技术能明晰明了地阐述知识,但却不能替代课上的师生互动,在整合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讲究适度性和互动性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缺乏策略,将所有知识点展示在屏幕上,不能突出重点,致使信息技术难以发挥价值。课上应以互动和实践练习为主,然而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对知识的传递,长时间播放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忽略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重视课上笔记,却忽视主动思考,学习中缺乏主动性[1]。
二、高中数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一)讲解抽象知识
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能用图像、视频的方式输出知识,不仅能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而且能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思考,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推理、演变的过程。尤其在讲解函数、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课件,让学生观看各种图形的转换过程,能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比如在教学《圆与方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种位置图,随着教学的推进逐个展示,学生能看到对圆的知识的相关阐述,也能跟着教师的展示自己画一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讲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数据,让学生观察两种变量的关系。比如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体质健康检测数据,让学生观察由年龄和检测数值构成的散点图有什么关系,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要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学习的难点,这样才能提前制作电子课件,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有方向性。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思维与教学紧密相连,促使学生积极思考[2]。
(二)辅助课后自学
信息技术的功能十分多样,不仅能用于教学,更有归纳总结、课后交流、搜集资料等作用,能帮助学生高效自学。高中生成长在信息时代,逐渐具备操作电脑、智能设备的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学,使自己的课后学习更有计划性。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优质微课资源,让学生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反复观看重要知识,既能加强印象,又能提高自学效率。
班级内可以建立学习群,学生能在课后交流自己的问题,分享学习经验。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制成思维导图,分享在学习群,辅助学生的课后复习。每学一课新的内容,就可以要求学生从网络上搜集题目,分享在学习群,这样就能共同学习,拓宽视野。比如在教学《函数与方程》时,要求组内的每个学生分享一道练习题,大家共同做题,共同思考,使课后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在信息时代,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将知识活学活用,不至于影响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习题库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繁重,主要精力用于做题和复习当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习题库能帮助各层次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学生能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开展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线上习题库中有更丰富的题型,做错的题可以直接观看解题思路,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快速提高解题能力。构建题库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收集学生的易错问题,同时在网络中搜集考题,不断填充数学题库。学校应建设学习网站,使学生自由登录网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答题,从而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
为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学校要为习题库增设调取记录的功能,便于教师了解整体学习情况,针对薄弱知识点加强教育。在教学《三角恒等变换》这章知识后,教师能发现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记忆不深刻,有的是因为审题不清,都能反映出学生在做题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错题记录,教师要定期导出并做出数据分析,通过课上互动引起学生重视,避免再次出错。用信息手段构建题库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能力,通过反复总结、反复整理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数学能力增强。
结束语
总之,信息手段是整合资源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课后自学能力,通过分享资源、制定学习计划、分析题库数据帮助学生进步,这样才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使高中生独立思考,切实提高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园.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J].新一代:理论版,2019(3):190-190.
[2]吴珍珠.论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6):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