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由于小学生上课活泼好动,缺乏控制能力,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需要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贴近儿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思考,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如果学生走神,就会影响下面的学习效果。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
关键词:游戏化;小学数学;学科思维;应用
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本身是比较灵活的,它没有规定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和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乐于去探索数学背后的道理。比较常见的游戏方式包括图像游戏、文字游戏等,还可以搭配声音和游戏奖励,让学生沉浸在数学课堂中。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就要做到寓教于乐,让数学课堂变得欢乐、充满趣味性,并且借助游戏的模式让学生学到知识。游戏化教学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充分发挥了游戏的作用,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1.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爱动,最怕课堂沉闷,所以更加乐于接受游戏的形式。通过把游戏化融入到教学,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可以更加具体、形象,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趣味性,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通过调查当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会让他们觉得紧张,有些学生害怕回答错问题,有些学生经常感觉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感受大多是比较痛苦的。游戏化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活泛起来,减轻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活跃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科需要有严谨的思维和逻辑,数学题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打开思路,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积极去寻找数学问题的答案。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更加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多元化的游戏方式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灵动,具有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
1.用游戏表现数学知识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学生的思维将会得到发展,并且拥有简单的数学能力,可以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中,学生会接触到空间和图形、数的认识和计算、统计和概率等相关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所学的内容,具体安排游戏化的形式,在课堂上注意游戏的使用方式和程度,用游戏来促进教学过程。比如说在学习统计和概率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不明白概率的概念,觉得很抽象。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游戏化的形式,运用“抛硬币”的游戏,让学生记录每次硬币的结果,还可以用骰子,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采用灵活的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统计和概率更加熟悉。
2.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游戏的娱乐性,可以采用游戏导入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数学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游戏的目的,不能让游戏游离于教学任务之外,紧紧把握游戏的整体节奏和所用时间,让游戏服务于教学。比如说在学习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张白纸,对折分成两部分,在其中一面画上任意图形,然后折过来,透过印记在另一边画上同样的图形,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另外,教师还可以应用画图的多媒体软件,通过对称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感,寻找现实生活当中对称的物品。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起到活跃氛围的目的,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下面的知识。
3.运用游戏使数学教学内容直观化
数学的教学大多数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抽象性思维,对数学原理以及数学问题进行想象,辅助思考。但是学生培养学习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学还是应该从直观开始,让学生有一个抽象思维的基础。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学生会遇到组合性的立体图形,所以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感,想象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组合图形,还要在头脑中描绘出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积木盒子,或者是其他可以替代的物品,让学生将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组合,画出不同方位的视图。总之,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
三、结束语
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取到娱乐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游戏,比如把课前游戏当成导入部分,引出教学内容,或者在学生比较松懈的时候运用游戏来激发兴趣,游戏的使用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思考和钻研。本文介绍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的意义,分析了游戏化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肖雨含,陈雪松.“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4):29-30+36.
[2]郭增明.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