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康苗
[导读] 近年来,教育制度不断优化,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
        摘要:近年来,教育制度不断优化,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将微课运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生物效率并且更快的理解生物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生物实验授课中应该怎样运用微课,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操作步骤复杂、探究时间长、演示、模拟及拓展实验,并为运用微课进行更好的教学提供相关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实验、微课
       
        引言:随着信息网络使用的逐渐普遍,微型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之一。微课程为多种资源组成的微网络课程资源,网络上运行的主要载体和演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并且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微型课程有可控制时间,课题明确及设计精确的优点。可以从重点,难点和实验教学中得出生物学是一项以实验为关键的课程,实验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是很关键的一部分。教师在中学运用微型课程来教授生物实验,使用微型课程可以改善生物的学习效率。
        一、将微课应用于操作步骤较复杂的实验中
        在我们最早接触生物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接触了一些较为基础的实验,绝大多数实验要经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准备处理,例如我们学习过观察一些植物细胞的实验,实验中要求制作临时装片,我们便学会了如何制作装片的一些实验要求与步骤。之后,我们还要学习正确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有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后才能成功的观察到细胞,成功地做好实验。但是在制作装片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实验步骤,这些对初中的学生来说,在小段时间内有些不太容易完成。
        传统的实验课堂总是会出现许多学生由于记不住复杂的流程,从而找不到细胞,不能完成实验的情况。针对此类操作流程比较多的实验,建议老师运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开始实验之前,老师可以结合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展开一系列讲解,请一位学生指出不清楚的地方,进一步讲解。之后,让这位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复杂拍摄正确的实验流程,对关键、易错步骤进行特殊标记,最后拍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实验结束后,老师对拍摄视频进行剪辑,可以在视频中插入文字、语音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这项微课将实验流程和有关现象清晰地展现出来,同学们有不了解的地方,都可以通过看微课来进行操作。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实验操作的各个阶段,改善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及成功率。
        二、将微课应用于探究时间较长的实验中
        在一些生物学习的实验中,许多的实验过程十分冗长,需要等待与花费的时间很多。例如在初中教材中有一个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就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一些天数,需要学生花费精力去记录种子数据,定时观察,但学生毕竟要做其他的功课,很多时间并不能都花费在实验上,当然也有的学生会嫌麻烦,干脆就不做记录和观察。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性的分配任务,让学生分别负责记录观察拍照,到最后统一的提交至教师那里,教师便可以利用好这些数据来处理,进行微课的制作。由于微课的实验记录也都是学生亲历而为,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的原理可信度等。
        三、将微课应用于演示实验中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这样的一个演示的实验,剖析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了解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外界有很多的因素,例如金鱼藻这一实验材料不容易找到,实验中所需要的装置的操作也比较困难,很容易在实验中失败,氧气的检验获取的操作也比较困难,还有同样的实验装置不能多次使用。综上原因,用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从实验处理的四个基本角度入手,去深度的解决和剖析此实验。在微课中,老师可以讲解许多的生活例子,再结合以相关的图片,去更加简单易懂的去剖析介绍实验的原理,氧气的特性也能更好的表现出来;用很多清晰处理过的图片以及穿插文字的讲解,来详细的介绍实验的装置;然后经过上面的实验步骤,我们便可以轻易的处理分析这个实验,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当然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加上必要的文字与旁白,使微课的视频节奏更加连贯紧凑。所以来说,经过这样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轻松深刻的理解相关的实验原理。
        四、将微课应用于模拟实验中
        在所学的教材实验中,涉及到了许多应用方式展现不同的实验,其中有些可能能够操作易于理解,但有的实验则是模拟实验。例如在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中里面有一个实验,叫做米勒实验,这个实验是在验证生命的起源的相关知识,进化学说的一个重要的验证实验。此实验在1953年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米勒在其导师的指导下做的一个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是米勒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去做出来的,很多学生也都非常感兴趣,想要去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但是其实实际情况却不可能,因为初中的实验室根本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把这个实验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自由的截取视频,把相关实验的视频制作进去,当然还要包括许多实验中的模拟出来的场景,当时所需要的材料仪器,完成试验中的展示出来的操作。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加上相关的文件来详细的解释相关实验的内容,配合好文字与旁白的解说。这样的微课实验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实验的好奇心。
        五、将微课应用于拓展实验中
        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必要的拓展实验与知识能够激发与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在一些教材中设置一些问题与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娱乐的时间去多做些有关学习的活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让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学生自主做实验来检测不同地方的微生物,老师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常识。在学生具体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负责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成果与数据,老师也可以拍摄视频记录实验中的结果。教师通过微课对这些数据与实验的视频过程进行处理,加入必要的文字与相关内容的解释,做好这个实验的微课视频。在这样的微课包含的一些拓展实验中,特写了实验的关键过程步骤,理解起来也更加透彻。这样即使每个小组做的是不同的实验,却也能够清晰的了解其他的实验远离过程与实验的结论,做到了资源的共享。
        结束语
        所以,微课在我们生物的许多学习过程中发挥了许多良好的作用。通过微课,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实验的详细的原理过程,实验的教学也可以变得轻松有趣,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教学的效果也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可以更加有兴趣的去深入的学习与了解生物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具有探索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深入探讨能力。
        参考文献:
       
        [1]卢静.微课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7,33(01):58-59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张桂梅.初中生物学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5,(4):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