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教师不断重视小学生的审题计算能力,大部分小学生能够对课本的知识了如执掌而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却是束手无策。基于此,教师应该根据此问题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小学高年级作为学生创新、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该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对知识的求知欲逐步在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加强 高年级学生对数学计算能力方向的培养,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数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过于极端型的课程,它不像语文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即便不喜欢但也可以拿一个平均分。但数学不一样,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除了算术在生活中根本运用不到,所以学习兴致不高。并且根据审题这一过程对于语文和数学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去计算,怎样引导学生去解题,这个是关键。本篇文章基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来展开相应的研究,促使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方面的培养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一、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原因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差,接触语文还没有多久,再加上数学本就是逻辑性较强的科目,经常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思维容易混乱,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审题不清,错误率将不断增加。而且这种问题是很难被老师发现的,老师一般只是对错的题进行分析、解答,很少去教学生如何更简单的去计算。所以这一弊端不但没有被发掘,反而使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也就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做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在整个做题的过程中占有最重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影响到学生的做题是否正确。那么审题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够看懂题目,例如:“小明今年10岁,小明哥哥的年龄是小明的两倍,过十年后,小明哥哥比小明大几岁?”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也有可能理解为小明哥哥是小明的两倍就是20岁,过了十年就30岁,而小明才十岁所以小明哥哥比小明大20岁,而这解题思路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审题不清。所以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解题,比如归类相关题型,然后总结出一个公式,让学生灵活运用到解题中,又或者是对同一类型的题统一起来讲解,教导学生面对这一题型时该如何去解题,最后在通过实践的方式解答出来,然后教师在上课时随机出相关类型的题型,让学生上黑板听题、解题,这样把他们的错误放大,教师再对他们错的题来进行批改、讲解。
这样能使学生能够对答案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以帮助他们可以更好地回答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审题
现在的教学模式过于僵硬化,且教学内容是沉闷的,它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学生独立审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应进行进一步改革创新,而审题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让题目简单化,使得审题难度降低。解决数学几何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原本难懂的知识点用图形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目的是降低题目的难度。比如,在应用题中例题:小兰从学校出发回家,在三十分钟后离家1000米,而这时妈妈以50米每分钟的速度从家里出发往小兰学校走,走了10分钟,请问10分钟后妈妈跟小兰的距离有多少米?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应用题,但是逻辑比较复杂,学生根本理不清楚,很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用直角坐标系画出来,把小兰和妈妈之间的走路时间和路程标示出来,这样就很容易看到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把复杂的逻辑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把题目简单化,而且还能节约解题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的计算[1]。
(三)使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做题的过程中,因为一些算术或其他题型会出现错误,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形成最后检查的好习惯,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效率。除此之外仍然需要认真培养学生的细心习惯,在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当中,经常因为粗心导致计算出错误的答案。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重复测试,也可以用于实际应用的测试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显著增加,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审题,结合测试方法来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要调动学生的解题热情,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2]。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任务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解题思路,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在之后的课堂上,要不断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问题,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传授他们正确的解题办法和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正确率,以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追根溯源消除病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来自万方作者:林红香出版源《理科考试研究》2016 , 23 (12) :6-6
[2]以“作业单”为载体以激发激励为手段——矫正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磨蹭”行为的策略研究来自万方作者汪条君出版源《教育实践与研究(A)》(2)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