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是学生积累数学学习基础的主要阶段,其中尤其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知识点难度通常较低,但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尤其是学生心智不成熟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较大影响。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日常生活的吸引力相对于数学知识明显更强,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通常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其教学生化话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其形成学习风格和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教学现状,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但实际教学很容易因学生的年龄较小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建立。生活化教学时近年来应用于教学中的新方式,其主要是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完成知识点的理解。但对于小学数学,目前的生活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学生潜力的挖掘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教学以板书的方式为主,这样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均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方式。同时,传统的板书教学还会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被分割,容易让学生的思维方式被束缚,影响其长远发展。教学生活化则是让学生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结合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仅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还能让其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对学生潜力的挖掘有很大的帮助。
1.2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方式通常以具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教学中一些概念的理解通常需要其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出现较大偏差,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但在实施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相关经历对其进行理解,从而降低概念理解的难度,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地方,这样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快成形,从而为各种抽象概念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1.3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大纲的知识点为重点,通过有效的教学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有较好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这种应试教育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并不适用,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这样会导致学生逐渐将生活与学习区分开来,影响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与学习相关事务的感悟和理解。但在实施教学生活化时,通过教师对日常生活中相关事项的讲解,学生能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探索生活中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开阔自己的生活视野,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多,且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其中很多知识点的理解均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对教师和学生的均有较高要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流程(图1)相对复杂,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配合,这样才能让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以此作为教学生活化的基础。其中教师可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为学生设置目标奖励,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励的判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以此促使其学习兴趣提升。
.png)
图1
2.2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及自身情况等综合分析后,为其创设与实际生活大致相符的教情景。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立,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只是源于生活,并让其能更好地体会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其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从而促使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如在进行百分数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超市或商场购买物品的情景,通过对折扣商品的设定,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购买多样打折商品时的总价格,并与未进行打折时的总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其中的差值。实际的情景设定中,商品可选择与学生年龄相符的玩具,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关联,以此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学习。
2.3实施引导式为主的教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板书式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相关知识点的板书,这样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更好地了解解题步骤,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会对教师的讲解形成依赖,导致其自主解题时通常难以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进行四边形相关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想象日常生活中的四边形物体,学生在脑中形成平面图后,引导学生对想象中的图形进行对焦分割,以此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等存在的差异。完成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过工具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实际完成想象中的操作,从而增加学生的印象。
2.4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实施教学生活化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以此强化教学生活化的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回到家中时对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找到其存在的具体差异。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加重的对称物品进行拼凑和移动,将其以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并观察不同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另外,教师可让学生在购买商品时进行总结,以固定时间内所有购买商品的价格和同时购买多种商品后具体的商品单价计算为题目,让学生进行记录,并分别计算不同商品在购买数量较大时获得的折扣等。
3.讨论
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较多,尤其是物品的形状和价格等均可以直接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各种新奇的事物好奇心较重,因此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实际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教学质量提升。但在实施教学生活化时,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定有效的教学生活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玲.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学周刊,2020(12):148-149.
[2]裴义君.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94.
[3]吕先文.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78.
[4]彭玉灵.浅谈新时代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亚太教育,2019(12):28.
[5]张峰.浅析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研究[J].才智,2019(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