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李俐桥
[导读] 目前,思维导图是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知识。
        摘  要:目前,思维导图是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知识。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有较大的难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文时梳理结构,调动思维想象力。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作文教学;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研发的,它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脑神经心理学的高效记忆方法,能够挖掘大脑的潜能,放大大脑的本能,是开发右脑的最有效思维工具。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只不过无法将知识或想法系统化,无法在写作中将知识和想法融会贯通。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梳理想法,使学生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学生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时的构思能力[1]。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时,利用思维导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组织语言和整理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2]。
(二)对教师的作用
        思维导图能使教师放大教学视角,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在课程整体框架中对重点难点进行标注,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思维导图认知程度不够
        教师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对于思维导图的种类和运用方法认识程度不足,导致思维导图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用[4]。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型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在运用思维导图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师是一种考验。另一方面,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作文成绩,对于新型教学模式不敢于尝试,或者担心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无法理解,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发展[5]。
(二)教师缺乏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有七种类型,部分教师无法仔细掌握每种类型思维导图的功能,导致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缺乏应用策略,无法选择合适的类型。有些教师缺乏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进而放弃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知程度
        学校应对教师进行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知程度。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思维导图的认知和运用。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思维导图的示范性授课,对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授课质量进行评比,从而提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质量。
(二)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择写作素材
        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时,可以运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择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发散思维创作,逐渐勾画出写作的图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写作时应根据写作要求,确定写作内容,这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中提及的“中心点”进行创作。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写作导图的中心词,围绕中心词进而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并用关键词作为分支的枢纽,使学生有条理性的进行创作。
        例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我会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让学生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有趣事、烦心事。在学生确定写作内容时,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如学生要写家庭风波,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家庭风波的时间、人物,造成风波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而完成写作。
(三)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构思谋篇
        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构思写作,能使文章更具条理性,语言表达更加细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能根据写作要求迅速确定写作重点,明确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理顺写作条理,最终完成写作的整体框架。教师在运用思维构图进行写作教学时,应给与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如分清写作的主次,文章段落间的过渡等,从而使文章更加具有条理性,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我会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利用游览顺序进行写作。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框架,首先确定游览的地点,根据游览路线理顺写作的条理,明确景物描写的主次,段落之间运用适当的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运用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具有构架文章整体框架,串联分支部分的作用,将写作素材、内容、手法通过图像和线条的形式相互串联,使学生的写作更具条理性。小学生在写作时,利用思维构图能确定写作主体,同时将写作素材、方向、中心、片段等进行合适的串联,能使文章结构不处之处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我的“自画像”写作练习中,我会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构建,让学生以自己为写作中心,对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进行串联描述,使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细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科学、有效的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创作文章。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构思谋篇,明确中心思想,使文章具有条理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福幸.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语文课内外,2019,(14):172.
[2]刘娜娟.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18):183.
[3]袁文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4):82.
[4]高晓燕.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中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32):59-60.
[5]张永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9,(1):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