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寻求新的方法去解决已存在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或是创造性的使用已有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本文首先是如何理解创新思维能力;然后说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引导他们解决问题,逐渐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1.创新思维能力概述
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构建和培养。创新思维的特征,首先,创新思维在产生的过程中,往往是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能够打破常规,不受框架限制。第二、创新思维过程是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构思形成,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缺乏开放性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得以提升的来源。这就要求了我们的教材要与时俱进,不断添加新的成分,改善其中的不足。反观我们现在的数学教材,和五六年前的教材基本没有变化。教师专家都忙于研究教学方法,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忽视了最基本的教材。
2.2.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忽视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顾讲授,缺少对学生的关注。很多教师在课都是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浑浑噩噩,错误频出,这个时候教师再去订正讲解,效率并不大。因为先入为主,学生新授课就没有理解教师的课程,越往后越难以改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内涵,而不是展示出没有问题的假象。
2.3.教学理念传统
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我们现在很多的教师还不能从这种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就学生的分数而言,传统教学形式是占优势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发展,要求他们成为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学生。迫于学校及家长的压力,我们现在很多地方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处于主体地位。学习还是以课堂为主,学生在学校每天排满了各种文化课程,不仅枯燥乏味,还让学生负债累累。如果教师不能够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意识到学生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在长时间会处于停滞状态。
3.造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1.教师忽视小学生的长期发展
造成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学理念来说,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的长期发展。迫于外界的压力,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进度等方面会受到学校和其他教师的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因为课业压力问题,整体的课程设置比较紧凑,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压力都很大。一方面,教师要平衡新授课与练习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安排好数学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顾及学校的其他课程及活动。而学生则是逆来顺受,教师怎样安排,他们就只能怎么做。久而久之,便会失去自主学习的观念。
3.2.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思维训练
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态并且做出相应的回应。而学生也应积极的配合教师上好一节课。不论小组合作交流还是教师的讲授,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碰到的数学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发挥知道的作用,告诉学生讨论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如何讨论,并且维持好小组合作的秩序。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出它的意义,不是大家提倡合作学习就拿来课堂里随意使用。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让这些利于学习的形式赋予生命力。
3.3.学生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是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学生,他们更注重的是学习成绩。例如:在一个小学班级中,甲乙两名同学课间在走廊里追逐打闹,恰巧被下节上课的数学老师看到。其中,甲同学数学成绩优异,乙同学数学成绩倒数。老师在简单的询问过后就批判乙同学课间追逐打闹,影响甲同学的休息。其实老师并没有搞清事情的全部情况就对两位同学下了定论。这是一种定势,因为从古至今教师都是喜欢成绩优秀的孩子。
4.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1开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整合则是对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从中获取到新的信息的途径。思维的发散和整合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但是从中都能够获得新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先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拓展,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多,一些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概念都是陌生的。只有完善概念后才能够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再提出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继续的加以指导,慢慢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4.2教学观念现代化,树立创新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元化的评价学生。在教学的时候,发挥学生某方面的特长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因材施教。第二,给予学生话语权。学生要能创新,必须要有说话的权利。在地位方面,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要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更好的交流,课堂才会更加充实。
4.3.注重数学思思维方法的挖掘
数学思维是指数学中蕴含的一般思维的规律,而数学思维上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需要从知识中不断的挖掘出来。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生们初步的学习了列方程求解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列方程,更要揭示方程的含义,教学生利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方法去学习,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逐渐引导他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贵荣,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
[2] 扬巧俊,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东西南北》,2012
[3]陈爱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考试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