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使得当下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为了能够强化计算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效果,便需要在素质教育研究之下,根据教育要求去积极转化课堂教学结构,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来实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这其中借助估算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计算学习之中,强化自身学习自主性和主观性。本文主要分析与研究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估算方式,以此增强小学生数学计算核心素养,并提升计算正确率。
关键词:估算;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和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上了新的日程,并且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应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去寻找适合学生理解范围和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以此改善传统教学理念下学生过于压抑的学习情况。所以在新的教学理念之下估算教学能够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并且通过估算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在计算教学中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并掌握相应计算技巧,以增强小学生计算核心素养和计算能力。
一、估算方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计算纠错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开展计算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思维。而通过估算方法的引入,能够让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纠正自己计算错误之处,以此提升计算纠错能力,弥补计算不足之处。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思维,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估算方法的引入,让小学生在生活之中合理运用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小学生通过所学估算内容解决生活问题之时自身便具有相应的解决问题思维,以此能够在日后学习之中运用解决问题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去化解相应课堂计算问题。
二、估算方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1提升学生估算探索欲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中,影响小学计算能力的主要因素便是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通过估算方法的引入,能够让小学生在计算学习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估算意识,而借助估算意识,能够让学习在进行计算之中明确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含义,以此挖掘数字的内在规律,并用合理的计算技巧去进行相应问题的解答。而且,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之中运用估算方法,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来让学生产生直观性理解,并通过估算去解决生活化问题,发现估算方法在计算中潜在价值,让学生形成估算欲望。
比如,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之中,当开展除法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教学。问题即:某工厂运输628桶纯净水,每辆货车最多能运73桶,若一次性完成运输,则需要多少辆货车?由题可直接计算出628÷73的结果,但过程较为麻烦,由此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将算式转换为630÷70,得出结果9辆。将实际问题保留整数,从生活角度出發教学,更亲切和通俗易懂。
2激发学生采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基层教学之中运用估算教学方法,是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估算方法的初步讲解,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人情估算方法的内在价值,虽然在实际考试之中估算内容所占分数并不高,但是其自身价值不应该被忽视,当小学生能够掌握多种估算方法,只是便能够有效的在课堂练习和考试之中解决相应的计算问题。而通过多样化估算方法教学,也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差异化和个体化的发展特点,以此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范畴之中运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去解决统一的计算问题,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比如,在小学数学计算课堂中学习小数的估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创设购买文具的情境,一支钢笔8.7元,一个笔记本13.8元,文具盒10.9元,问带40元够吗?方法一:将8.7元看成9元,13.8元看成14元,10.9元看成11元,然后40-9-14-11=6元,40元够;方法二:将9+14+11=36元﹤40元,与40元比较后得出带的钱够的结论。不同的估算方法培养不同的估算思维,学生应尝试采用多样化的估算方法。
总之,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发展要求,并且也限制了小学生在计算之中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挖掘估算方法的潜在价值以提升小学生在计算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快速理解。通过估算方法的引入,也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计算之中形成良好的估算思维和估算习惯,同时能够促进小学生快速进行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数学计算核心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元萍.估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38.
[2]李元萍.估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