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崔蓉
[导读] 在新改下探索“生活化”的中学化学教学,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探究活动
        摘要:在新改下探索“生活化”的中学化学教学,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技术之间的联系。生活化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共鸣。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改革,其中“生活化”这一课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有效教学手段之一。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使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还化学教学以生活的本色。
        一、通过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对抽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而这也是造成学生讨厌化学学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先解决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容易地理解化学抽象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来解释化学概念,使学生能够利用微观事件来理解宏观概念,然后还可以将宏观概念运用到更多的微观事件中去,进而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有效解决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只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而已。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方面学生错失了很多的探究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学生也没有能够实现学习的真正目的。在新课改要求下,学生要摆脱被动学习的地位,转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践行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都能在实际生活中将化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进而实现自己的自主学习与成长。
        三、营造“生活化”氛围,实现高效学习
        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教师实现教学内容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适合的“生活化氛围”,从而为学生的积极提供“大环境”。教师对于生活化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基础,在相对应的学习中融入生活经验,让学生消除对化学学习的恐惧感,在学生已有的“化学生活经验”中为本节内容进行铺垫。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表明,只有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简化和系统的处理,将问题经过巧妙的设计合理的引入到提问中去,让学生可以有一种“入门”的学习感受。例如在“固体物质溶于水中所带来的变化”的内容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道具”雪、盐等进行生活化实验,同时教师要合理的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营造出一些情境,“大雪纷飞的季节,道路上有很多积雪,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在学生提出用盐化雪的建议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切入点进行展开教学,提出“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这一内容”。而在“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家里在盖房子时为什么要在石灰中放水?”从而引出本节内容的探究。
        四、增添“生活化”内容,合理设计知识点
        虽然化学知识具有繁琐和逻辑性严谨等特点,但化学知识是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对应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知识进行合理的系统化整理,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性,从而为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奠定基础。


        1.整合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生活化学习拓展知识的学习范围
        化学学习与生活的应用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化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教学经验将化学知识以正确的方式和手段展示给学生。例如在“气体”相关学习中,首先教师先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我们在地球中生存依赖的气体是什么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向学生引出“氢气、氯气、氮气等”,通过比较让学生记忆相关的化学性质,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次提问“除了气体以外,固体液体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再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发散性考虑,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2.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进行“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是学习化学最好的大课堂,中学学生接触化学这一学科的时间不长,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理解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学习化学”这一学科内容。例如在“钠的化合物性质”这一内容中,学生对于“钠”这一化学用词是陌生的,因此需要教师的“生活化”解析,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深入“我们有的同学早上吃了油条,那么油条在炸的时候为什么为迅速膨胀呢?”通过学生的解答我们可以得知炸油条会加入“明矾”,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线索提出“做油条的面加入苏打,它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中又产生了碳酸钠,不断反应中使面团中产生许多小的二氧化碳小气室,油条因此膨胀起来。”
        五、深入化学,促成“生活化”实验课堂
        生活作为化学知识学习的大课堂是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重视生活经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辅助作用,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集体投身于生活实验课堂做好准备。再者教师应该发动学生利用废弃的生活用品、塑料等制成简易方便的实验仪器为实验做准备,在解决仪器不足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氢气的制取”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用废弃物品制成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经过实验过程的比拼选出最具有创意和使用价值最高的小组仪器队。再者,教师可以通过举行“生活中的化学小知识”这一主题内容,在教室内设计出“化学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发现的化学小秘密然后进行“展示”,通过经验的交流与化学知识的解密从而实现化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内容。
        通过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应用“生活化”这一教学主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只有不断创新、实践和突破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的飞跃。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围绕生活化的教学主题,为实现学生的轻松高效学习环境而不断努力和进步,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杰.生活化教学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74-587.
[2]朱慕萌,衷明华.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9,8(02):109-110.
[3]邵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137.
[4]苗深花,张练臻.生活化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6):14-15.
[5]顾水英,顾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2(08):41-42.
[6]卢春.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2):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