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六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毕业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学生们要面临升学的考验,在这个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老师和同学都应该高度重视。由于学生们性格,智力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善大面积施教,教学方式单一这一问题,这就体现出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分层教学对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对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标准有明显的提高,想要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就应该改变原始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所谓的分层教学模式,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班分组式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根据每个班的情况不同,改变相应的教学方式,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一起进行学习,共同进步。
一、 结合学生个体实情,做好分层教学铺垫
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所学习的知识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教师应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情况,为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层,以便于为进一步的教学模式做好铺垫。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遵从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在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出发,将其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老师,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将其分组结果进行隐瞒,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首先对全部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提问学生对概念的了解情况,了解基本情况过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将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分给相应的学生,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就能够有效促进分层教的顺利实施。以便于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快速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面对各种小型考试,还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巩固。随着数学题目难度的逐渐增加,容易让学生陷入一种麻木的学习状态中,由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减弱。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应当进行分层式教学,让每个学生攻克的难度相平衡,以便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率。
首先,数学作为一门比较创意且具有灵活性的学科,它和文科科目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能够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可能就会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还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对题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方法等各种因素。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成绩的下滑。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分层式教学,将分层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当中,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然后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提升学生们对数学科目的喜爱程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能够对数学的学习提升兴趣数学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差。并且分层式的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足够的信心,能够及时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最后,分层式的教学能够将不同等级的学生的目标进行分层,使学生都有相应的上升空间,即使是差等生,也能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分层式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数学。
小组成员的分层应该足够合理,老师可适当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一组,以便于外向的同学可以提高组内的学习气氛。并且小组并非固定式的搭配,老师应当提前了解学生对将要讲解内容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分组,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相应的小组中发挥其作用。事实合理的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换,可以让学生关系能够更加的融洽,也可以让学生在各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氛围。在相关的作业辅导中。也可将学生进行混杂分类,这样差,等生也能够有机会与优等生进行交流,优等生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差等生给予帮助。与此同时,不仅能够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更能巩固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差等生也可模仿学习优等生的学习方法。
二、 针对教学目标分层,兼顾整体学生需求
在此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进行合理化,无论是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相关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要求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对学生的分组。如果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从各个方面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性提高,也能够加快教学进度,更能够让中下等之后的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时,老师可根据学生对统计图的了解进行分组,实施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优等生则注重培养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扩展,制定具有发展性的目标,让数学题目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及其相关的价值。差等生则应该从基础出发,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点和意义,老师应该着重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对其进行了解。以保证学生能对相应的试题有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中等生应该在差等生的基础上对其所学知识及相关内容增加难度。这样的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的,可完全根据导师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使各个组内学生能对知识的学习达到最大化。
数学虽然作为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但是其课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有考试的题目都是依据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式进行出题。所以对六年级教学方案中有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对课本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中心课题向外进行拓展,也就是对焦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分层,这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运用分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是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老师不仅可以在相关知识层面上进行分层,还可以对等级学生的教学进度进行改变,制定其特有的学习方案,在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基础知识的前提以下,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的分层必然会使学生得到的作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学生的作业,老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检查方式和评价方式。老师可以将课堂中出现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多次讲解,务必要求优等生和中等生不再犯此类错误。然后对其相关题目进行扩展,留给优等生作为作业,使优等生进行解答。对于差等生老师也应做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对基本的错题有所印象,了解其基本的解题思路。总而言之,对于优等生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基础知识,完全理解,能够自主解决扩展题目中等生的学习目标,应该能够做到基础知识完全解决。差等生则应对基础知识有相应的了解。
三、 评价体系分层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教师应该做到的,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其教学方式进行分层,还要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美好,不存在歧视等不良现象。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则进行知识的点拨,让学生进行更深层面的相关知识学习。中等生则应该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相关知识学习的独立能力。而差等生则着重培养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后面知识学习。
其次,教师在针对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中提出的相关方案,应具有可靠性,根据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实时性的评估,综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和相关内容的运用。然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进行考察。不仅从课堂学习中,还要结合学生家庭状况和学生的性格进行全面性的评估,能够更加准确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发扬优点并对其缺点进行合理的改善。所以如果老师能够实时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改善,能够让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以便于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整体的发展与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结合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制定其相应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得到认知,评价体系的分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课上的随机练习,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等。教师给予各个层次的关注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完成其与自己相对应的学习任务时,老师应当给予鼓励,并且鼓励方式应当大致相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效率,即使是中差等生的学习效率,也随之有所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具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教师应当积极观察和关心学生,在学生的优势方面应让学生积极表现出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4 结语
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解,采用分层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获得更大的动力,一边提升学习效率。作为小学升初中的重要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非常重要,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园园,张宝龙.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3):104.
[2]林敏.对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上),2015(1):124.
[3]陈兰香.试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