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发展,我国加强了计算机网络人才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综合技术型人才,需要对应的院校结合信息化发展视角,优化计算机课程改革,提升人才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视觉,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对应的研究分析,现将研究分析阐述如下。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当代教育改革发展,我国计算机教学专业成为当前热门学科。在信息化技术的改革下,我国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应的教学机构应当结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现代化教学改革。
1.分析信息化教育改革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
信息化教学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知识面被拓宽,学生可以从互联网途径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虽然信息化教学对传统的教师授课教学模式带来了移动冲击力,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压力,实现了多元化、自主化教学目标。建议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师加强研究教学资源,针对教育信息化特点,为学生扩展更多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利用信息化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2.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价值
2.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动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才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倡教育信息化改革,是保证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途径,为学生的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坚持教育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教学模式更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势下促进了各行各业多元化人才的诞生,在教学方式下,教育信息化决策丰富了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以师为主的教学课堂形式,更注重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
2.2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接力棒
在全球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我国现已经大力开展信息化管理规划和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下,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有飞速进步,且正在向现代化发展环境中迈进。强调信息化教育,也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综合治国、教育管理,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教育信息化,也是国家推行综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决策。
2.3创造信息化综合人才的必经之路
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例如微课、网络技术、远程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课堂存在的教育问题,有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学要求,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可见,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可以为人才教育营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塑造更多专业人才(如图1所示)。
.png)
(图1 教育信息化价值和意义)
3.分析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1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一日千里地进步。院校教师多在校任课,对社会中主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应用操作能力认识不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毕业后可能存在“学而无用”的问题。分析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多是教师讲,实践课、学生课后练习的方式,学生能学到的都是书本中死的知识点,没有接触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编程、设计职工。这也导致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从教师的教学形式来看,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计算机硬件维护、软件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内容,但是教师多是照本宣科,没有学生直接接触软件、硬件机会。
3.2教学方式落后
在实际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落后,基于知识点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记忆和操作压力,实用性差。例如,课堂教学采用“照本宣科”方式,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限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受到局限,没有一个自主发言的机会和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降低,课堂也变得死气沉沉。虽然多媒体教学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但是微课、思维导图、电子白板等教学形式花样百出,教师多是滥用、错用,学生每日上课如“走马观花”,虽然教学形式多样,但是缺乏内涵,学生也没有学到真实有用的知识。
4.对于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建议
4.1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独立性的学科,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导,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建议教师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首先,结合教育信息化资源,采用演示教学法,先用教学数据库中的知识为学生讲解硬件特征、软件应用特点,以视频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再为学生演示软件程序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模仿,探究,创新改革。其次,类比教学法,计算机知识点抽象难懂,
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概念化解成简单易懂的图像、生活场景。例如可以将数据传输比喻成水管运送水;进而简化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抽象能力。
4.2建立科学的教学考评方式
考核机制需要重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切实的对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和考察,从而从各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方式,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素质。首先从考核的内容上进行改革,所以在考核的内容上,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的内容中,而是要在基础统一的中心上,进行开放式的知识考核,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提升其学习能力,培养其岗位能力。因此可以设置对基础知识进行统一考核,而在专业能力的操作上,实行自主选择考核,其次,就是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重视全面素质的发展。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学生考核的系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能力、课外的表现以及能力的进步等各方面进行定期的记录和评价,还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将其作为期末的考核参考,全面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5.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复杂性、逻辑性特点,建议高校教师结合教育信息化特点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更多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勇. 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 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6):187-189.
[2]郑木莲,张金昊,田艳娟,李洪印. 沥青材料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文,2019,14(12):1374-1382.
[3]王林海,张晴,马兰.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状况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14(06):46-51.
[4]刘和海,饶红. 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反思[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6):31-41.
[5]许丽,魏巍. 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6):116-117.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GB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