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示范课与语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朱婧
[导读] 示范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示范课自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内容摘要: 示范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示范课自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形式的示范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效果的示范性。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示范课变成了表演式的“作秀课”,失去了示范课的应有之义。其实,把示范课上成“作秀课”,屡屡可见,且大有泛滥之势。本文将从示范课“作秀”的种种表现及危害入手,试着分析示范课变成“作秀课”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以避免示范课变成“作秀课”,让示范课回归其本来面目,真正起到引领指导语文教学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教学  示范课  作秀 

        示范课自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形式的示范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学效果的示范性。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示范课变成了表演式的“作秀课”,失去了示范课的应有之义。其实,把示范课上成“作秀课”,屡屡可见,且大有泛滥之势。
        一、示范课变成“作秀课”的原因初探
        (一)、学校及一些相关教育机构急功近利,为示范课作秀推波助澜。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迫切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大教师队伍,十分钟爱“示范课”形式,人为地放大示范课的辐射引领作用,将送教示范的教研行为做成热热闹闹的“运动”,今天与县里名校名师结对,明天市里名师送教下乡。一天时间,不同学科十几二十节示范课在一所学校隆重登场,全校老师参与观摩“示范课”,自己的学生、课堂则被抛在一边,此可谓听了示范者的课,荒芜了自己的庄园。同时,一些名师工作室是带着任务而来,热热闹闹的教学示范之后,则草草收兵。缺少必要的研讨与反思,观摩者如同吃了大排档只吸收不消化一样,这样的“示范课”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师教学盲目模式化,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缺乏自信,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笔者曾听了一节送教下乡性质的示范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精致独到,教学切入点也非常巧妙。但是,示范课上,课堂气氛很是沉闷,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抛出之后有如石沉大海,激不起一点水花。尽管老师在课堂上有所意识并做了调整,但是,课后笔者随机调查该班学生,学生普遍反映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由此可知,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行为,我们不能也没必要去苛求每一节示范课都尽善尽美。示范者也不必带着沉重的包袱来承接示范课任务,或许,这样的示范课会多一点真实,少一点作秀,会离我们现实的常态课距离更近些。?
        (三)、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化、标准化、固定化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众所周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会左右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时那些专家的评价,更是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一种引领作用。许多人常常会根据时下流行的某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来评价教学,这就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当前,部分基层学校负责人、教学管理员对教育科研、高效课堂和校本研修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没有吃透教情、学情,不尊重师生的个体差异,盲目追求花哨、热闹、活跃的教学场景,一味地让教学能手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树立“典范”、“示范”引领、带动全员。赛课时,有的评委往往看轻思想的价值,注重课堂的包装;时不时,主管部门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昨日“讨论式”,明日“探究式”,今天“多媒体”,明天“网络化”;这样就有意无意诱导教师上课作秀化。笔者认为,一堂课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有所获,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二、如何避免示范课成为“作秀课”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展示教师不同的教学特色,为广大教师提供向名师、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示范课变成“作秀课”。
        (一)、学校要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干预,教研课改要“以师为本”
        教育管理中一些不民主、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因素,使得学校和校长偏离了以学生发展和尊重教师权益为本的正常轨道。不少学校,为提升学校知名度,不顾校情教情学情,干预教研,强制要求教师课堂教学采取某种教学模式,结果最终不过是刮一阵风而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尤其是语文教学,因此,应该减少行政对课堂教学的干预,尊重学科教学规律。教研、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结合教育实际、还原教育真相,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自主、高效地完成各项学习目标任务。
        (二)、教师教学要避免模式化教学,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
        山东潍坊四中校长韩忠玉校长说得好,只要教师不为形式性的东西所羁绊,避开课堂教学中的假象并不难。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那么课堂学习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的学习尤其如此。在教学中,不得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师的点拨引导要精当简要,非到可提升处不轻易施用。不能以教师的预设束缚学生的体验生成,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与安全的阅读对话情境,真正地把阅读对话、交流碰撞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阅读对话与智慧互动。不要以教师的好恶左右学生的解读意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要宽容学生的不成熟、不完美,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防止把思维结果凝固化,强迫学生接受。关注学生,就是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保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语文教学要立足语文、回归语文,要“以文为本”
        尽管语文教学可以使用课件,但语文课绝不是信息技术课;尽管语文教学要强调“综合”,但语文课绝不是拼盘课……语文并非是个筐,不是什么都能装。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语文味儿”既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更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不管我们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归宿在于为语文服务,为扎实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服务,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让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的脉搏,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的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示范课它应该是一个指向灯,是对我们平时教学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的,而不应该是一个装饰灯,只是为了迎合某种形式上的教学研究而做的“点缀”。示范课,它应该是一首歌,人人都可以学唱,而不应该是一场戏,人人只是来看的。任何示范课必须有它真正的实际示范意义,才是真正的优质示范课。否则只是一场“秀”,中看不中用。教育来不得半点作秀,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求真务实的教风和学风才会让教育尽早地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去。因此,笔者希望,示范课要求真务实、“接地气”,不要作秀,更不能表演。示范课“作秀”应该休也,让"示范课"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
       
       
参考文献:
        1,吴细云《论示范课的作用与反作用》
        2,李迎《示范课要力戒“三秀”》
        3,胡敏林《望闻问切:作秀的阅读课》
        4,黄启龙《示范课岂能变成“表演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