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夏凉英
[导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学科之一,其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学科之一,其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撼动。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传统教师授课的基础上新型课堂应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越来越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入课堂逐渐取代之前单一的讲授型的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描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认为在课堂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起到主体作用,致力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突然的教学创新难免让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基础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语文学科不是一个有正确答案的学科,同时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下应该考虑如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首先,我认为应该设置一个有趣的课前导入,为轻松的课堂定下基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海底的世界》,在这篇文章的讲解中,我在课前准备了很多海底生物的图片,在上课时先让学生们指认这些生物图片。小学生对这些生物非常感兴趣,在指认时也很积极,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为后面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方便。利用一些有趣的环节,带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能够保持温和的微笑,适当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和谐融洽课堂氛围的形成。如果教师总是板着脸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会感到压力加剧紧张感不利于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和学生互动,轻松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活跃的课堂,教师实行的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方法也需要学生的合作。在课堂中教师积极的创造一些能够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拉进以及和谐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
        二、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贴近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则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范围很广,课堂教学方式也层出不穷。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教师应该在考虑本班学生特点的前提下,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语文课堂注入最大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课文《古人谈读书》时我之前尝试过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分为三个片段讲述了孔子、朱熹、曾国藩对读书的理解。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三个片段分别对读书的看法是什么?他们分别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你自己来说你认为哪一种最有效?”等等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结束以后,选择小组回答,学生们的表现都很好也基本能够理解三个片段的大致意思。而且学生对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很重视,都在绞尽脑汁的学习讨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的体验,也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对一些人物多样的文章我可能会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那对于一些难度颇大的古诗就可能采取先讲解再提问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只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依据不同学生不同条件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即可。
        三、重视语文的实际应用
        课堂教学之前一直处于一种知识的传授,对技能应用的教学有所忽略的阶段,因此新课标明确地指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实用性最强的学科,小到汉字的拼写发音,大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都是语文学科知识的体现。
        许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就是读音识字,实际上学以致用的理念在语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认为语文学科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的最大的联系主要在品德的培养和口语交流的提高。在小学教材中许多文章都蕴含着小学生需要的生活道理:《吃水不忘挖井人》告诉学生饮水思源不能忘本;《画杨桃》告诉学生要从多方面判断事物或者是人;《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让学生更加重视父母对自己的爱……这些文章的学习都有其目的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生活道理的渗透。口语交流是小学生在此阶段也需要教师重点培养的方面,口语交流伴随着学生的整个人生,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板块的存在不无道理。教师在教学到这里时不要一带而过,而应该让学生真正的说出来彼此交流。语文学科的实用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重视去开发,让语文真正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以致用”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知识、高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卓. 浅述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J]. 都市家教月刊, 2014(8).
【2】仁增. 浅述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 000(010):255-255,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