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有效预习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 温丽宝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引入新型课堂教学理念。但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有效预习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每一门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能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提前进行预热。小学生在进入到高年级阶段,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技巧,小学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如果没有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课堂学习中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降低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相较于低年级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语文知识的认知提高了难度。小学生在低年级时,语文课程难度较低,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可以跟上教师的节奏,不需要课前进行过多的预习[1]。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语文课程深度也随之提升,刚步入高年级的小学生无法充分适应,学生不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甚至无法理解课本内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是通过阅读课文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课文中的相关知识。学生如果不进行课前充分的预习,在教师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难以跟紧教师的节奏,对于课文无法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无法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对语文产生厌学的态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2]。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尤为重要[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预习模式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将课文中的新生词通过查字典方式进行认读,学生往往缺少预习的兴趣,对于课前预习通常是应付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不进行课前预习。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新课前预习模式,如结合课文布置相关的问答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验,对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课文相关内容,使学生提高预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课前预习的质量[4]。
        例如,我在开展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时,在备课的过程中通互联网查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相关影视资料,挑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课前播放。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通过视频短片了解课文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进行预习的兴趣,还能将课文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让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找出诸葛亮主动立下军令状的原因,并让学生联想《三国演义》中其它情节,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兴趣。
(二)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
        目前,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相同的预习问题,学生不清楚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许多学生认为翻看课本就是课前预习,知道课文题目和作者就是预习,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课前预习的兴趣[5]。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前预习的质量。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将课文通读一遍,圈出课文中的新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掌握读音和含义,对于无法透彻理解的生词进行记录,以便在教师课堂教学时着重学习。让学生进行第二遍阅读,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进行标注的习惯,提高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
        例如,我在开展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时,结合课文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对新生词进行认读;其次,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目的以及课文含义,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着重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合理设计课前预习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前预习内容是较为重要的,使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前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预习。教师要圈定预习范围,制定合理的预习内容,避免学生进行无谓的预习,进而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内容时,应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长篇课文要求学生通读文章、认读生词、划分段落等预习内容;古诗词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大意等预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预习效果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我在开展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时,让学生认读生词并能熟练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背景及文章大意,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分析两个小孩的观点。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两个小孩的观点和表述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检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增加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君君.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J].速读(中旬),2017,(3):75.
[2]沈媛惠.演奏好"课前预习"前奏曲——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有效性浅谈[J].课外语文(上),2019,(11):10-11.
[3]张邓兵.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J].魅力中国,2019,(14):186-187.
[4]黄日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上),2019,(12):43,45.
[5]陈溦.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有效性研究[J].课外语文(上),2019,(9):12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