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既是文言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文言文能力的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多种因素,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着众多的难点。如教师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教师没有让学生认知学习文言文的价值,以至于学生认为文言文无用等。针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应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等。如此,语文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对策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与人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教学都存在抵触或者恐惧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许多,如文言文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包括古今译汉、通假字、虚词、实词等,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文言文的价值认知不足等。而要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就需要语文教师基于这些问题采取先进且针对性的策略。
一、分析教学难点,总结方法缺陷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们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差别,学生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遇到的难点也是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并且,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也是增加学生学习难度的原因之一。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所在,并基于学生的反馈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缺陷。如此,语文教师才能够对教学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突破。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总结、与学生沟通交流、邀请其他教师听课等方式分析总结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比如,通过对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记忆不清,如学生们极易混淆“古代官职”,或者对文言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等内容存在认知不清、抵触等情况。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后,学生认为文言文中的基础知识点过多,在课堂上做笔记与听课、理解产生了冲突,以至于出现课堂记忆不够、笔记不全等情况。并且,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没有多少作用,没有学习动力。而在与其他教师交流之后,教师认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过于格式化,教学内容限于翻译全文、学习知识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通过上述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难点有了足够的了解,也就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二、应用先进方法,夯实学生基础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件值得全力以赴的事情。而在文言文学习中之所以有许多学生遇到难点,是因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夯实基础,导致无法有效地参与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才逐渐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之一难点,应用知识卡片、思维导图等先进教学方法,并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以此解决学生的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课前提供资源、课中检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并记忆基础性知识。以《愚公移山》为例,在课前,语文教师可以先将本篇课文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总结出,并制作成知识卡片的形式,在课前提供给学生。如,文言词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在教师提供这些资源后,学生便可以在课前将这些内容整理在课文或者笔记本上,省却课堂上做笔记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注释、文言文词典等方式自主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如此,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便有了更多的准备。
而在课堂教学之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突破课文限制,将不同课文的基础知识点分门别类整合在思维导图中。如文言文化常识中的谦称与敬称,学生应整合教师教学的内容,分别制作成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记忆,并供以后复习使用。
三、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体验
相较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少有学生能够直接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中获得乐趣。而许多教师的教学策略往往是直指知识点的策略,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有效性都不高。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优化教学策略,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并合理地开展趣味性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愚公移山》为例,在备课时,语文教师可以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基于课文内容配置相应的图片,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制作一段小视频,视频内容为几张图片,“聚室而谋图”、“叩石恳壤图”、“智叟笑止图”、“娥氏负山图”等,音频内容为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朗诵。教师利用剪辑技术将图片与音频内容相结合。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齐读一遍课文,在学生们朗读之后,教师再播放视频。通过学生朗读、视频展示这一过程,学生们对课文内容便有了足够的了解,能够凭借大意更加快速的学习课文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异质小组,然后开展趣味性游戏活动。如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都作为提问抢答的一部分,以此检验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情况。如此,语文教师可以有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开展诵读活动,体现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显也是文言文教学产生难点的原因之一,若学生无法充分动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便很难变得高效。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诵读活动,通过布置课前诵读任务、组织开展课间小组重读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含义,并从朗读中得到乐趣。
比如,在《愚公移山》的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布置课前预习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学习,利用文言文词典辨析文中含义陌生的词汇,并自行诵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活动,通过这些朗读活动实现学生对文言文的重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如,教师先组织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中朗读全文,讨论节奏划分方式,并解析难理解的句子。然后,教师再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即设定旁白、愚公等角色,让学生们代入角色中朗读文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既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能够让学生在朗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得到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且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既需要采取先进且合理的教学手法,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也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应用的引导,使学生利用文言文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或者作文质量。通过采取这两方面的措施,语文教师能够有效地解决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参考文献:
[1]郭宏亮.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3):73.
[2]马慧勤.巧借关键词学习法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J].考试周刊,2020(19):19-20.
[3]李慧君.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激趣[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03):42.
[4]虎常玉.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J].课外语文,2020(0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