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娜仁图娅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娜仁图娅
[导读] 部编版教材是国家教育高速发展的产物,
        摘要:部编版教材是国家教育高速发展的产物,教材内容的设定更加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观念,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零散、分散的情况,对提高当代小学教学课堂的质量提供了帮助。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深入开展,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深深印刻在教师脑中,难以及时完成转化,使学生丢失课堂主观学习地位。教师要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效率
前言:
        小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语文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高效率教学要求在相对短的时间里,争取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成果。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自身特点就要求必须提高对教学效率的重视。在学生接受小学其他科目的教学时,语文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其他科目成绩的高低。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合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各个学校中已经得到了落实和应用,但是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教师长年累月的教学习惯难以完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仍然在教学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中仍然处于被动状态。第二个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的反思总结工作不到位,对教学课堂和教学内容的布置有所欠缺,难以找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路径。第三个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不符合新时期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仍然是以板书为主要教学方式,形式单一且效率低下。
二、改进当前语文教学课堂现状的策略
(一)发挥课前工作的积极作用,利用好课前时间
        课前工作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中不容忽视,它对教师和学生均有深刻影响。对教师来说,课前准备的课件与教案直接影响本节课的语文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在上课前做好预习才能在课堂中真正把握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主动学习的优势。教师和学生都要把课前工作做好,提高课堂效率。解决一件事情如果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就会轻松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就会容易失败,可见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应用到教学工作就是教学要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语文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石,与课堂效率有着直接联系。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活动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还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教学要结合课本而不能完全依赖课本,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了解最新的语文教学成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关注语文学科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真正做到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进学习环境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变成师生双向沟通的课堂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合理的预习作业,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要求学生先做预习工作:阅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标注出美词美句等。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采取家校联合教学法,请家长督促学生预习,确保预习工作的完成。
(二)强化语文课堂,完善教学策略
        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性,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作为基础。

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渴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热爱身边的自然环境,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1、保证语文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语文教学结构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语文课堂起到宏观指导的作用。语文教学结构涵盖了多个方面,如教学内容、要求及意义。教师要确保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正确管理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让课堂整体朝着稳而不乱的方向前进。只有保证了教学结构的合理,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教师的素养是课堂人格魅力的关键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语文课堂就像是一滩湖水,教师要想办法使水面荡起涟漪,想方设法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语文学科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学识,能够顺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认知问题。一个有高尚品格的语文教师会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色彩,提高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有利于营造高效教学课堂。
         3、开展合作教学,实现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力量,使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得到发挥。例如,在学习到《爬山虎的脚》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同学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爬山虎?爬山虎的脚是什么形状的?让同学们在小组中探讨这些问题,探讨结束后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模式更新了师生关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交流,为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思考,有助于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做好课堂外的语文教学
        语文的学习不能单纯依靠课堂内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浓烈的语文学习气氛。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教师可以开展充满人文色彩的教学课程,让学生了解民族的瑰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可以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在班级走廊上展览学生的名著读后感及优秀的书法作品,为学生烘托起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充满时代文化特色。
         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课前、课中、课外这三个方面入手,让语文教育充分和社会生活结合到一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研究出适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策略,帮助语文教学走出刻板呆滞的状态,提高教学氛围的活跃性,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红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2]黄明月.新课程下小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