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经典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吕文文
[导读]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和国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和国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为了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点之一。随着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版推行,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更多的中国优秀经典作品,这些文章不但传递着真挚的情感,而且文笔优美,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教师思考如何将传统与教育有效融合,让经典在课堂中、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流传,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
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初步认识世界的关键词时期,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瑰宝,阅读经典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和要求。这不仅因为经典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增强智慧,更因为通过阅读经典,小学生可以学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尊师重道、讲文明、懂礼貌,因此,在小学语文阶段加强对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语文教师作为学生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的引领者,应该承担起培养国家未来优秀主体的重大责任。
        一、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推行的阻碍和困难
小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学习一系列古诗和文言文篇章,这些小学课本里选取的诗歌和文言文都是我国古代经典中流传千古的佳作,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的小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他们过早地暴露在信息化网络文化中,他们更乐于看到幽默逗趣,便于理解的网络通俗用语。同时,在网络文化的侵蚀下,一部分小学生愿意追求新奇和刺激,从而失去了品读经典的耐心,也就失去了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小学生一旦对经典阅读失去兴趣,教师再次推行经典阅读时就会遇到不小的阻碍了。所以,小学生对经典阅读兴趣的缺失是经典阅读教学难以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教育的初期阶段,小学生抱着对新事物学习的心态,会对经典阅读教育保持一定时期的好奇心。然而,随着教师教学内容的推进和深入,小学生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和困难。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心智仍不成熟,所以他们还不具有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再加上经典阅读本身就会比平常的课文难度要高很多,小学生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打退堂鼓,以至于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全失。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没有妥善处理好小学生经典学习过程中的瓶颈,那么,再之后教师还想在小学生教学中推行经典阅读就会遇到重重阻碍了。这与教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经典作品本身复杂抽象的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疲软的心理,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和创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经典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小学生的先天个性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小学生后天所处的学习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好语文教学环境的创设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课堂是小学生兴趣激发的天然场所。

教师在经典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小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的及时互动,提高小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在朗读古代诗歌的时候,鼓励教师运用激情昂扬、饱满同时富有吸引力的语气进行教学,当然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和表情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诗歌内涵,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和创作,让小学生自主加入课堂,对腼腆害羞的学生可以采取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只有在充分的课堂讨论中他们才能真正领悟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语文课堂就是一个互动交流、思想激烈碰撞的场所,在这里教师不能过分地强调答案,而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后努力培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圈,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喜欢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利于教师在教学经典的过程中小学生保持专注的学习态度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更多的从课内转到了课外,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普及,使得小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明显增加。小学生在观看一些有趣的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学习经典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他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例如,《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的大热,使得更多的小学生自主地加入到经典阅读当中了。
(二)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小学生的切身体验
小学生往往有着极为细腻的情感,他们也就更为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感染,教师在经典阅读的教学中要注意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体验和作品的精神内核,提高他们对经典的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穿插式的经典阅读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引入古人的文明礼仪典故,让小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教师可以尽量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品味。
经典的阅读不能被局限在课内,如果只是进行课内的教学,小学生不会真正形成阅读经典、自主学习经典的意识。所以,除了课堂经典阅读教学之外,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课外的经典阅读活动。例如,学校可以成立相关的小学生经典阅读社团,让一群真正喜欢经典的小学生能够聚集在一起交流和探讨,从而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加入到经典阅读的队伍之中,成为传承经典的生力军。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师内设置经典作品阅读读书角,鼓励班级内的小学生购买和捐赠经典书籍,让小学生能够在图书角借阅到更多的经典书籍,同时有专人做好书籍的借阅登记,保证图书借阅的制度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语文的经典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体会新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学观,重视对小学生阅读经典兴趣的提高,同时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创新自身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体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莫辛梅. 让国学经典的光辉闪耀在学生心中 ——浅谈小学语文中年级课外阅读[J]. 新课程·小学, 2018(8).
[2] 罗贤映. 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经典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 知识窗(教师版), 2019(2).
[3] 赵玉坤. 关于小学语文经典阅读的探讨[J]. 吉林教育, 2011(11):114-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