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陆绿
[导读] 文章主要针对于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结合来探索其有效性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于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结合来探索其有效性,通过实践调查与对比来考察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参与热情度。因此,在教学课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让教学内容与课外的探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对此门课程的认真参与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学前教育;教学调整
   
        中职学校现在的语文课程发展水平呈下降态势,不被学生所重视。此课程与之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以钦州市某职业学校为例,共同探索语文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功能点与价值。
        1 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
        (1)形势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人才。所以对于教育方面的发展也逐步的重视了起来,科技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知识教育型人才等等都是国家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也占需求百分比的重要位置,而中职学校则是为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大生产力,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同学们的素质修养,综合能力也有了很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则是提高同学们自身素质的主力军。因此,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语文课上的问题也是层出不求,同学们对语文课的积极性都不高,觉得没有什么用,甚至有人在课上睡觉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出现在的大部分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以及现在的语文课程相对枯燥无味,引不起同学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致。
        (2)理论依据。为了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则在大纲中提出了中职学校中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语文作为学校中重要的基础科目之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着重提高其综合能力。因此,使其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有机结合变成了中职学校语文科目发展趋势的重点。与其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与实践性。
        1.2现实需要
        (1)直接需要。语文课在基础课程中的地位很重要,但是有很多同学都不把语文课放在心上,语文课迫切的需要提高课堂活力,以及提高同学们在语文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学生对学习技能以及专业的培养还有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及其重要的。使中职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上课主动积极性,也把语文教学实践往提高学生技术素质能力方面靠近。这也符合了中职学校的初心,即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术条件。
        (2)间接需要。使中职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语文课活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才能够等学生到了社会上以后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出色的完成老板布置的工作任务,工作效率高,动手能力强,在工作环境中变得出色。在每个工作任务之间可以无缝衔接,有责任担当,更快速的学习某项自己不会的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强。
        2 实践探索
        2.1 功能性探索
        (1)优化教学。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属于跟传统的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一样,属于传统类型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的中职学校教师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对于中职学校课程大纲的认识度不足,课程杂乱而又缺乏生动力,更没有发挥出中职学校语文课本的作用,错误的教学模式不太符合中职院校的目的与初心,老师更要学习好课本想要带给学生的是什么,要深入课本还要学会当一个学生,然后把自己带入进去,深入体会到课本素材其中的奥妙,每一处重点以及针对性的学习都非常的重要。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与学校结构特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属于跳出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跟随了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的潮流与大环境密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与动手能力以及提高课堂上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其课程发挥它本身所固有的价值与性能。中职学生的语文课本里面有很多的文章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文学底蕴,而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里,大部分的学生的语文功底还是比较薄弱,语文核心素养比较低,对于书籍,文章等阅读的相对来说比较少等情况,使之与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本相结合,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阅读条件,阅读水平。使其学会学习鉴赏好词好句好诗歌好文章等等,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学会感受语言文字的底蕴,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字的魅力。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要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多种实践活动,来感受学习带给生活的乐趣,以及体会在生活在大自然中学习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同时还可以感受古代文人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的体验,感受生活中的美。

将生活带入课本,将课本变成生活,变成自然,正所谓潜移默化的传递知识,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知识的力量,才能使他们爱上学习,更能了解职业素养与文化传递。这样边学习边实践,可以让学生获得第一感觉的体验,不再是冰冷的课本,不再是凶巴巴的老师讲堂,而是大自然的文化,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每一处都有用意,而且也都是为了学生以后的专业领域做的铺垫,所以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紧抓课本上的知识,来灌输给学生,进一步带领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以此来运用它,给自己的专业领域与未来的前途发展加一道光。
        (2)课堂实践。教师做好备课工作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上的实践过程,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语文课很枯燥无聊,那么就需要来给课堂带来一点活力,老师可以带着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课本的知识,课本上面的重点,让他们自己来总结自己认为的重点,然后记住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课,然后老师进行补充,这样在学生的心里会印象深刻。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时刻与学生互动起来,不要老师只管讲,这样的效果十分的差强人意。并且在遇到一些有人生哲理的文章或者诗歌知识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消化,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学前教育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优化职业能力型探索
        (1)课本与专业相结合。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技术型人才,而这批人才的首要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职业能力强。学前教育专业与语文课程相结合,那就要把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生培养的特点要求与语文课程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以后的接触对象基本上是幼儿,小孩子,那就要明确类似于文学鉴赏等一系列语文学习部的知识的重点,像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学习背诵诗歌好文章等兴趣不高,那么又结合以后是学前教育领域,那么老师就可以采用吟诵诗歌,吟诵好词好句这种方法来提高大家的参与度,不仅大家背会了诗歌,还学会了这种方法,更使课堂氛围活泼了起来。与此同时还提高了大家的专业能力,更加巩固了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领域知识。老师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可以更加灵活,生动一点,可以以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主线,以此贯穿语文课程的教学,类似于:唱歌,跳舞,讲故事之类的来完成语文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参与者,参与度高积极性也高,慢慢的通过学生的肢体跳动,声音等来感受文字,课本上的内容,好像都变得生动活泼了起来。这样不仅完成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喜欢程度,以及学到了语文知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还潜移默化的巩固了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要把课堂与大自然相结合,来感受语文对我们的影响。
        (2)内外兼并。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被圈进在了学校的教师课堂里面,一节接一节的课,同学们机械的上着课,老师机械的讲着课,这样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还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消耗大家的精力。内外兼并,指的是课堂内课堂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职学校都是以技能为准,那么语文课也一样,多设立一些除了课堂之外的活动,类似于可以在学校里面办一些黑板报,不仅美化了学校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一些好词好句好诗歌好文章的朗读比赛,都可以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水平。
        3 结束语
        语文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有很多的好处,不仅对于语文课程而且对于学前教育这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职学校,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梦菲.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职院校,2019(13):111+115.
        [2]陈富平.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与专业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8):174+125.
        [3]杨泽江.教育思想视野下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网,2019(36):158.
        [4] 张纪英.中职语文教学专业化的再思考——兼谈中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实施[J]. 科技资讯. 2010(36)
        [5] 戴智敏.基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一纵三横”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08)
        [6] 倪文锦.教学有法,纲举目张——课堂教学落实课标精神之我见[J].  语文建设. 2016(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