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李丽香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 李丽香
[导读] 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
        摘要: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引言:中华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炎黄子孙可以屹立于世界之颠。现如今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有所欠缺,究其原因并不是教材中的素材不够,而是教育的方向出现了偏差,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考试的内容上,将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忽略掉,由于教师的指向性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缺乏兴趣。
        一、小学语文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语文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脱离语文基础知识其他学科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中华民族的主要精华就蕴藏于传统文化中,同时它也是现代人文精神基石所在。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教学只是他们用来应付考试的工具,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在暂时无法取消升学制度的现状下,只能从改变学生的兴趣,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融入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去感知,进而真正的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素养也会得到提升,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识字开始渗透传统文化,在字理析解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比如教学“信”字时让学生了解“信”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再如“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国家、对众人的心态,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孝字,从老省,从子。儿子尽心侍奉老人为孝。古语说,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古人认为这便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就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多去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启蒙教育经典的内容,让他们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二)在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每年的各种节日,各个地方的风俗以及一些传统的服装饰品等,这些是最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2]。在我们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也要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浓浓深情,并教育引导学生孝敬老人。这样将日常生活与教学的内容联系到一起,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吸收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也会变得更加的深刻,鉴赏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三)从阅读古诗词中积累文化底蕴。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文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民族的瑰宝,经常性的阅读学习这些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陶冶情操。学生们在学习完这些古诗词后不仅文化素养会有所提升,学生们也可以从那些诗人身上学到非常多的优秀品质,思想也会变得更加的丰富,所以古诗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财富[3]。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将诵读作为基本所在,要求学生应该理解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和句子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要学会感悟诗人所想表达的感情,以及藏在诗中的一些意境,发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将其朗读出来,这样一来阅读的过程可以变得更加的有趣,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也会积累非常多的传统文化的知识。


(四) 开发有趣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年纪还小,刚刚接触学校教育,所以他们很难做到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并想办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4]。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有多媒体设备,而学生们对于多媒体还新奇感,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件,加入一些动画演示或者有声朗读,使得原本十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将多媒体教学融合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者,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自觉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发自内心的对读书的渴望。必须阅读大量的传统文化读物,没有真正阅读过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作,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勤做笔记,勤写心得体会,努力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周围的同行学习,要博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
        教师是知识的领路人,所以还必须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逐步达到精通的程度,必须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帮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发现隐藏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美[5]。
        (二)学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能力是有限的,学校就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传统文化对孩子而言是没有感觉的,是苍白无力的,它们都是过去式,没有时代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孩子们的思想逐渐被西式文化所取代,他们更加热爱市场经济化模式下的东西,更喜欢信息的高科技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越少[6]。所以,学校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管理时,应多关心传统文化的传承,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把传统文化教育列常规教学管理中。开发更多可利用教育资源,如编著更多的乡土教材、举办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比武、引进国学讲座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是课程中最适合做传统文化渗透的。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加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发扬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去发展,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各项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雅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08):92.
[2]梁栋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中华少年, 2019(9).
[3]李鸿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好家长, 2018(81):102-102.
[4]杨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36):61-62.
[5]张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中华少年, 2019(4):49-49.
[6]葛文豪. 传扬传统文化, 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2011(1):56-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