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疗法在脑瘫孩子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陶艳琴
[导读] 走进特殊学校近三年了,智障儿童的表现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对智障儿童的认识也从最初的智力发育迟缓扩展到自闭
        走进特殊学校近三年了,智障儿童的表现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对智障儿童的认识也从最初的智力发育迟缓扩展到自闭、多动、脑瘫、长短脚……。面对着在校的一个个特殊儿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看到孩子在校的各种奇异表现,我们时常陷入一次又一次的深思:孩子,你究竟怎么了,教师要怎样做,你才会配合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老师要怎样才能帮助你?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尝试了各种方法,最终,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运动康复上。
        带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动作发展是遵行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的顺序的,孩子的问题出在哪个阶段动作的形成上,我们就应该增强那个阶段动作的训练,帮助孩子修复受损的神经和肌肉组织,同时刺激相应的脑部控制区域。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反复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神经,加上运动促进相应肌肉组织的锻炼生长,帮助孩子逐渐恢复机体正常。用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进行矫治,有以下益处:
        一、促进大脑发育。
        运动能力与儿童生长发育紧密相关。正常的儿童应该是3个月开始翻身,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0个月会站立,一岁多会行走,一岁半会自如行走,两岁会跑。试想,一个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肯定是大脑神经出了问题。这就说明,动作能力是反应其生长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动作的发展涉及身体肌肉、骨骼、筋腱等各个部位,在这些部位中,分布许多感觉神经细胞和神经传导装置,通过动作活动,使人的大脑获得身体各部位的信息,获得身体与外界环境平衡与否的信息,从而使动作协调起来,对外界做出正确反应的同时促进大脑发育、帮助智力发展。
        二、促进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差,甚至是无语言,或只会发一些简单的声音。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单一的语言训练是不行的。因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大脑中语言神经的发展和语言器官的发育,呼吸及气息的运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影响等。因此,智障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做运动训练对他们语言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做大量运动会增进气息的顺畅性,提高声带的功能,增强发音力量。
         三、促进注意力的发展。
        注意力的问题是残疾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运动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注意力。运动过程本身就需要注意,如:拍球、抛接球、踢球、滑滑梯、走平衡木等等,特别是走拍球、抛接球、走平衡木对训练注意力集中很有帮助。
        四、促进平衡及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平衡能力是儿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对思维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平衡能力的提高使儿童对各种感官信息的接受、传导及统合都有明显作用。

大多数残疾儿童平衡感差,那么,做翻跟头、滚动、滑板、攀登、走平衡木、旋转及左右手和左右脚的协调活动(踢球、跑步、上下楼梯等)都能有效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五、稳定情绪,改变行为。
        人的行为往往受情绪影响,特别是智障儿童对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他们的情绪波动大,又不会表达,常常发泄,由哭、闹等行为发展到攻击、破坏、自伤等。对不良行为采取惩罚的方法效果有限,即使当时有效,过不了多久还会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运动效果会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运动能使人的身体内产生化学变化,使人获得快感。
        运动康复疗法是一种不打针、不吃药、不住院、不开刀,但效果明显的的疗法,但在对智障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充分认识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智障儿童不仅智力低下,而且身材往往比同龄儿童矮小、瘦弱无力、多动或是寡动,有的过于肥胖、肢体运动不协调等。事实证明,一个没有运动能力的孩子生活是根本无法自理的,更谈不上能够灵活自如的在大千世界里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为此,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度的运动康复训练,提高和改善他们的身体机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举措。通过良好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提高认知能力,而且可以使其身体各方面的运动机能逐步得到改善或恢复,在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掌握相应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好的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建立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运动康复过程中,让智障儿童对老师有亲近感,让其在心里接纳教师、信任教师,才能使之配合训练,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运动活动时以小团体为主的训练项目,可以缩短教师和智障儿童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彼此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性。同时,要经常注意智障儿童的活动,关心他们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他们的肩膀表示鼓励;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运用生动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他们的兴趣,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在和谐亲切的良好氛围中逐步提高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
        三、选择实用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内容。
        智障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成果如何,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劳动和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选择运动康复训练的内容时,应以实用、有效和针对性为原则,我们应该结合胡菡教师介绍的26简单动作设计运动项目(1-12项不能跳跃,13-26项可以跳跃)。让孩子在游戏中训练,在玩中得到康复。
        四、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运动康复训练
        智障儿童运动康复训练应遵循科学的方法。首先,训练目标起点要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安排运动负荷和节奏时,要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在安排训练次数、组数、密度、强度、运动负荷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力争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康复运动训练之后,使智障儿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能得到良好的发育,运动技能得到良好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