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抗文化背景下园本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孟莉
[导读] 在贯彻《纲要》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认为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摘要:在贯彻《纲要》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认为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一方面,联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加之近年来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这些都成为了最丰富、最鲜活、最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对生长在这里的幼儿具有重要、独特和全方位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园本课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可能。另一方面,园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挖掘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联抗文化;园本资源;实践研究
        引言:
        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联抗文化资源的特点建立了园本课程目标体系。明确提出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发展性、全面性,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的整体和谐发展。

2.1 建构联抗文化教育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原则
(一)全面性
        幼儿园在选取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时候,首先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就是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符的同时,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教育的需要。然后举办生活化的有文化意蕴的活动,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和接纳联抗文化,这样有利于在提高他们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和艺术情操。
(二)整合性
        我园的课程目标与教育原理相符,做到了多个不同领域教育目标的相互渗透和促进。此外,它更多的使用综合学科的知识教学,整合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多元化,而这个原则也是目前构建幼儿园本土化教育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三)兴趣性
要想让3~6岁的幼儿能够学习到一些东西,首先要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园园本课程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去感受、体验联抗文化,以此提高他们学习本土文化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采取各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四)发展性
        我园课程在适合幼儿水平的基础上,还有挑战性,不仅适应幼儿的需求,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园开展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经过适当的努力后,能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感受和了解本土文化,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2 将联抗文化资源引入课程
        首先,我园的教师高度重视联抗文化资源。我们根据最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学习活动的科学性,也重视利用生活化场景化的教育资源,比如联抗文化资源。使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能够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联抗文化资源丰富,对我园幼儿课程的开发十分有利。尤其是其中一些经典而有趣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容易增加幼儿对当地文化的热情。我园利用联抗文化资源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的同时,也促进了联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幼儿是我们人类社会中依赖于成年人去悉心培养的小社会成员,同时他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载体。本土化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是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宝库,各个幼儿园要充分把这一资源利用起来。
我园幼儿教师在高度重视联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下,精心地选择适合我园幼儿课程的资源。在将本土文化资源引入幼儿课程的时候,幼儿教师需要对内容进行筛选,从各地众多的资源中选出能够引发本园幼儿兴趣且可以在课程学习中使用的资源,当然要符合之前所说的发展性原则,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自己思考,动手去做,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幼儿相关的经验或者能力的支持。


2.3 联抗文化资源在我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课程的形式
        我园不仅开设了一些联抗文化的显性课程,也设有相关的一些隐性课程。这里面的显性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语言类的课程,比如方言学习,英语语言学习,以及童谣、故事、谚语和歇后语等;工艺类的课程,比如我们建立了联抗民间手工作坊,还有一些联抗相关的雕塑泥塑、建筑等;表演艺术类的课程,比如联抗的童谣、戏剧等;游艺类的课程,比如联抗民间游戏等。而隐性的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我园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社区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
(二)课程目标
        我园设置了一套适合我园幼儿的多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具体主要分为接受、反应、情感、评价和创造。接受是最基础的层次,即这一层次的目标主要是让我们的课程引发幼儿对联抗文化的兴趣,愿意接纳这一文化;然后是反应,这一层次要求要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联抗文化的求知欲,最好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去;到了情感层次,我园旨在要求让幼儿产生热爱联抗文化的情感,并且能够很好发挥自己的情感;最后到了最高层次的评价和创造,我园课程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引导幼儿对联抗文化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最好能够有自我创新意识。
(三)课程实施
        我们在进行了长时间的实践后决定走多元化的课程实施路径,旨在帮助我园幼儿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联抗文化。主要有主题活动开展、特色区学习、互动式学习和渗透式学习等实施途径。主题活动开展,我园结合联抗文化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主题活动,比如:开设有关联抗文化的主题活动《“联抗”英雄故事集》,《“联抗”童谣集》等,有机地将联抗文化教育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我园根据联抗文化特征为我们的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教育场景,也就是将一些真实的本土化生活的场景再现,然后将孩子们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等暗藏在场景中,实践证明,我园幼儿的课堂参与热情十分高昂,且课堂效果也还不错。互动式学习,我园比较重视互动性,不仅仅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也包括幼儿同级孩子之间和不同级之间的交流互动;渗透式学习,我园旨在通过一些生活细节上逐渐渗透联抗文化教育,让孩子们在这个氛围中更好的接受和学习联抗文化内容。比如,在早上接孩子们的时候,园内播放联抗歌谣或者童谣,在早操的时候编排了联抗民间操,在午饭前后播放了一些关于联抗文化的民间传说或故事等。?
在开展上述的联抗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园幼儿教师使用了很多十分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比如多媒体展示的方法、游戏参与互动学习的方法以及自己动手操作的方法和特殊场景重现的方法等等。此外,在对孩子们的评价方面,一改从前的片面的单向评价、当场评价和横向评价的做法,使用综合性的多项评价、事后缓期评价和纵向评价的评价方法,使得我园幼儿不仅亲身体验感受了联抗文化,还形成了热爱其本土文化的情感,达到了本土化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
3.结语
        将联抗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仍是任重而道远,但是根据本文的分析,开展幼儿教育的本土化课程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国家要求的,所以各地更要利用好自己本地的文化资源,将其与教育资源相结合。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园开发利用联抗文化课程的实践探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园将联抗文化作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使幼儿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与幼儿的发展成长更符合,同时我园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当然同时也使得联抗文化更加受到重视,并且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希望能够对其他幼儿园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范德志.依托民俗文化 建设特色学校[J].师道o教研.2017,(5).
[2]葛晓英.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1,(9).
[3]何桂金.基于联抗区沙湾镇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
[4]广州市联抗区沙湾镇中心幼儿园[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