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分析与矫治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罗发亮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犯罪等。笔者试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矫治策略,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现状分析    矫治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逐年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每年正月初六刚过,很多农民工捻起简单的行李,从农村泥泞的小路出发,跋涉到或远或近的大小火车站、汽车站,买到向东或向南的车票,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外出后,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中存在着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的现状,令人担忧。曾有专家表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其中,女童多表现为抑郁、恐惧,男童则表现为易怒、焦虑。特别是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和变化关键期的孩子,长期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而必要的情感交流,缺乏父母的关爱、有效教育及引导,长此以往,将不会使他们出现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助,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的畸形发展。现笔者试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浅谈几点矫治策略。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情绪不稳定,情绪消极
        不少留守儿童的情感很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们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根据专家调查资料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这些分值均高于全国常规指标,而抑郁、敌对等情绪已经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二)心理脆弱,抗打击力差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之爱和必要而又及时的无爱,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防线十分脆弱,经不住任何打击和失败,哪怕是平时一次小小的练习测试不及格都会导致他们烦躁、不安、垂头丧气。这时,他们迫切需要心灵的安慰和引导,然而孩子们却得不到。
        (三)性格孤僻,不善交往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能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有的甚至投亲靠友。由于自身的“代沟”因素,以及知识层面的差异,他们彼此很少交流,孩子心理怎么想,大人不知道,孩子遇到难题也不愿求助,导致他们的心理越来越闭塞,性格越来越孤僻。加之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心理、生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常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无法得到父母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及时排解,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
        (四)心理逆反,心理发展失衡
        根据专家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平衡的占28.3%。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就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仇视,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至于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


        (五)监管不当,两极分化严重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之爱或离开父母监管的孩子们空余时间和节假日大多以两种形式度过:一种以电视为伴,成天坐在电视机旁,手握遥控器,从1频道转到最后一个频道,有时吃饭都离不开电视。这样的孩子远离伙伴,性格不合群,眼睛近视,身体虚胖。另一种是脚不落屋,成天在外玩耍打闹,不知道回家,深更半夜还要去找。这种孩子皮肤黝黑,面庞消瘦,作业马虎,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差,不思进取,玩世不恭。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治策略
        (一)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感觉父母就在身边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会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向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即使父母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天天联系,经常交流,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想法,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到父母的关爱,恰当地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比如:每天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关心孩子的衣食学习;并且每周给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帮助孩子整理遇到的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做人的道理等,让孩子感到父母就在身边,树立一种亲情感。
        (二)加强父母和监护人的沟通,把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的直接管理者,监护人的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父母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助于双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使监护任务的落实,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创设恰当的挫折情景,培养留守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难时又时常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留守儿童的受挫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创设情景,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儿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和挑战,以适应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
        (四)交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的能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孩子,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孩子在自己情绪冲动时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等,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缓解他们的内心压力,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有助于和其它孩子和睦相处,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关系到一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笔者建议,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构建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为一体的城墙,制定有效措施,分级负责,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超前预防教育,为明天创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李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